第六章 诺曼底血缘(第2/2页)

那么,什么才是划分亲仇的标准、建立对峙的依据呢?诺曼底又提供了另一个更壮观的见证,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登陆的那个惊心动魄的血火海滩。前不久美国电影《拯救大兵雷恩》使世界人民对这个海滩又重新记起,重新记起的,还有人类超越血缘和民族的善恶大标准。

那时节英国的形象实在不错。与希特勒法西斯斗争得那样顽强、彻底,会使欧洲不少国家羞愧。伦敦一度成了集结反攻力量的基地,使全世界不仅对它,而且对工业革命、商业革命背后的精神风景刮目相看。从这件事大家突然想到,不仅希特勒,连拿破仑也无法侵入英国,而威廉之后千年间,它居然从来未曾被征服。千年后威廉的后代浩浩荡荡攻上威廉的出发地,这一来一回的圆圈把文明和野蛮的抗争终于阐释得越来越明白真该当作史诗来读。

还有很多英勇的美国士兵,不远千里插入了这个圆圈。诺曼底海滩美军公墓从布局到色彩都让我们想到人生的一些大问题。看守墓园的美国老人今天说起往事还哽咽语塞,他记住了在自己身边倒下的那位战友的眼神,便在这里一陪五十六年。现在觉得自己已经陪不了太久,就流出了眼泪。终身陪伴的不是血缘兄弟,五十八年未曾返回故乡,这实在让人感动;但他的故乡在哪里?在美国吗?显然他的祖先也不是美洲土著。我看着这位老人,只觉得天高地阔。

告别老人时我与伙伴们不谋而合做了一个决定:虽然现在已经通了海底列车,我们还是要舍简就繁,坐船横渡英吉利海峡。

现代科技注定会删削历史,这无可奈何,我们中国的宝成铁路已经早早地删削过《蜀道难》。但有些历史还离去不远,草草删削了有点可惜。尤其是删削了刚刚发生的灾难和英勇,会把现代删削成麻木和平庸。那么,趁尚未删尽,作个祭奠。

今天的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后来还下起了漫漫大雨,透过雨幕,却能看到凄艳的晚霞。我和伙伴们在船舱里跌跌撞撞、前仰后合,心想多少历史传奇正是在这种颠荡中写就,于是趁风浪稍平,取出纸笔写这篇文章。两位英国老太太扶着一排排椅背走过来突然在我身边停下了,她们平生第一次看到中国字是怎么写出来的,见我写得这样快更是新鲜万分,不断赞叹。她们没有问我在写什么,我朝她们一笑,心里说,老太太,我现在正用你们不懂的文字,写诺曼底,写你们还年轻的时候。

突然想起了坐海底列车的旅客,真为他们可惜。此刻他们正在我们脚下,全然不知风急浪高、晚霞凄艳,只听火车呼啸一声,已把所有的历史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