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今天克制自己,将来才能成就自己 (第4/6页)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肯定记忆深刻。

第一次,孔明智激周瑜,让东吴先去打南郡,结果周瑜中了毒箭,自己又强忍伤势用计诓出南郡守军,把曹仁杀得大败。但是孔明却派赵云趁曹军出城时攻取了南郡。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却派张飞袭了荆州;又差人用兵符,到襄阳诈称曹仁求救,诱夏侯引兵出城,却派关羽袭取了襄阳。周瑜忍耐不住内心的恼火,气得金疮崩裂。

第二次,周瑜向孙权献计:以替孙小妹招婚的名义诓刘备到江东杀掉。结果刘备根据孔明的锦囊妙计成功娶了孙夫人,最后又安全返回荆州。在江上,孔明让荆州军对追来的周瑜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压制不住内心的怒气,结果箭创复发,昏倒在地。

第三次,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却被孔明识破,结果周瑜气倒在地,给孙权上了一封奏疏推荐鲁肃接任自己,大呼三声:“既生瑜,何生亮!”没回到柴桑,在巴丘就挂掉了。

试想一下,如果才华横溢的周瑜胸怀能宽广一些,不因为诸葛亮的羞辱而恼羞成怒,又怎会被气得身亡呢?

人生无坦途,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应该学会忍耐,否则往往不堪一击。其实,忍得住的人往往都有一个豁达的胸怀,胸纳百川,处事泰然,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坦然面对。

你自己阵脚不乱,别人谁又能击败你呢?

5.每一次忍让,都是一种造就

忍,实在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小忍可以避免争端,大忍可以大事化小,让自己事事通达,并且可以修身养性。

忍让,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其意为忍辱负重,退让他人,是一种向上的态度,亦是一种风度。

一对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彼此感情依旧。五十年的时光竟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丝褪色。

有人问:“五十年的相随岁月,如何走过来?”

她答一个字:“忍。”

问他,他答一个字:“让。”

忍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那么容易吗?五十年的时间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她说,一点都不难嘛,凡事多为他想想,不就没怨气发了?他说,很简单呀,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总得给她一片自己的天空。

 每一次忍让,都是一种造就。关于忍让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都是对忍让境界的诠释。这一切都表明:忍让是一种智慧,忍让是一种修养,忍让是一种风度,忍让是一种美德。

佛说:凡事都需要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

人生在世,百忍为上。居家要忍,谋生要忍,做官要忍。忍,实在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小忍可以避免争端,大忍可以大事化小,让自己事事通达,并且可以修身养性。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蔺相如面对廉颇步步紧逼的行为,忍了。因为他明白国家正处在危急时刻,如果在这时起内讧,将会导致国家的覆灭。然而,他是爱国的,是宽容的。面对此情此景,他决然放弃个人得失来保全国家利益,也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