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6章 前景难测(第2/3页)

电影的主题核心显得冰冷而疏离,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得意,就如同纽约知识分子嘲讽着其他诗人假装关心世界一般。这是高傲而自大的,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

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兰斯莫斯确实大胆地挑战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同样,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蓝礼·霍尔联手蕾切尔·薇兹的表演,有着一种敏锐而细腻的触感,赋予了电影更加深刻的某些内容。

只是,我们也不确定’某些内容’到底是什么。”

上述,就是戛纳官方场刊的十家媒体评论。

单纯从场刊评分很难窥探出太多端倪,没有人能够预测“龙虾”在今年戛纳的前景,从目前的主流风向来看,法国媒体普遍表示了积极态度,这也恰恰是符合科恩兄弟审美风格的作品,确实非常有希望拿奖。

但风向只是风向,媒体无法准确预测评审团的喜好,这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最终,官方场刊火热出炉,两颗五星,四颗三星,三颗两星,一颗一星,最终在满分四分的评价之中,“龙虾”得到了两点七分。

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首先,评论相对居中平均;其次,好评大于差评,五星的数量高于一星的数量,三星的数量也高于两星的数量。换而言之,整体来说,“龙虾”的评论还是在争论与热议之中走向积极的趋势。

两点七分的平均分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戛纳电影节来说,三分以上的作品才能够被称为“经典佳作”,比如两年前的“醉乡民谣”就是如此;但有史以来,能够在戛纳电影节赢得三分以上评价的作品也不过区区二十多部而已,数量非常稀少。

两点七分,这已经是十分不俗的评价了,那么,“龙虾”在主竞赛单元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呢——手中官方场刊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今天是戛纳电影节的第六天,一年一度的盛会刚刚过半,主竞赛、导演双周、一种关注等等单元部门的放映计划都在稳步展开,其中最受瞩目的主竞赛单元已经放映了八部作品,所有评分全部都公开呈现:

“海街日记”,2.5。

“故事的故事”,2.0。

“索尔之子”,2.8。

“我的母亲”,2.7。

“青木原树海”,0.6。

“我的国王”,1.4。

“市场法律”,2.3。

“龙虾”,2.7。

根本不需要分析,主竞赛单元的整体格局非常清晰。

格斯·范·桑特的“青木原树海”在万众期待之下登陆戛纳,却遭遇史无前例地全面扑街,这部由马修·麦康纳主演的作品,面对一片口诛笔伐的声讨,创造二十一世纪以来戛纳的最低场刊评分,格外惨烈。

匈牙利导演拉斯洛·奈迈施(Laszlo Nemes)的长片处女作“索尔之子”年初被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拒绝,尽管能够在非竞赛单元放映,但主创团队还是决定放弃柏林,前来戛纳,最终迎来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以两点八分领跑场刊最高分,而且还在首映式现场赢得满堂彩,科恩兄弟和西耶娜·米勒都热泪盈眶。

然后……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Nanni Moretti)的新作“我的母亲”和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龙虾”同样以两点七分暂时并列场刊第二,比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话题之作“海街日记”评价还要更加出色一些。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不意味着什么。

场刊是场刊,评分是评分,而奖项则是另外一回事,媒体记者的审美无法代表评审团的意见和观点。

但其中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龙虾”远远没有扑街,甚至没有“超脱”当初面临的口诛笔伐那么严峻苛刻;继“抗癌的我”之后再次挑战喜剧表演的蓝礼,出人意料地刷新了大众印象,再次带来了新奇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