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万种解碑法(下)(第2/3页)

道藏里对很多种解碑流派都有阐述,至于这三种主流的解碑方法更是记述的非常翔尽,他既然通读道藏,自然对这些解碑方法稔熟于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今日解读那座照晴碑时,竟是刻意没有用这三种方法,而是走了一条有些怪异、必然艰难的新路。

“我认为……这三种方法都不见得是正确的。”

陈长生给出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答案,而且他用了正确两个字,说明他认为此事有对错。

听到他的话后,草屋里的人们很是吃惊,包括唐三十六。

苟寒食微微皱眉,说道:“难道你持天书不可解观?”

大陆上流传着很多种解碑的方法,也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国教里的一些教士都认为天书不可解,所有试图解读天书碑文的行为都是荒谬可笑的,即便是身具大智慧之人,也只能理解那些碑文想要给人类看到的某些信息,根本不可能看到天道真义的全貌。

“不,我只是认为现在世间常见的这些解碑流派,都已经偏离了天书碑的原本意思。”

陈长生用平实的语气说道:“无论守其形还是取其意或是仿其术,对天书碑文的解读,目的都是用在修道上,但事实上,最早看到天书碑的那些人类,或者说第一个读懂天书碑的那个人,并不会修行……所以我认为这三种解碑方法都不正确。”

草屋里变得更加安静,因为众人忽然发现陈长生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苟寒食却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修行,自然解不出来修行方面的妙义,但我们会修行……就像一个不会识字的孩子,永远无法读出人类诗词歌赋里的美,但我们却能。按照你的说法,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学会的知识尽数忘却,变成懵懂无知的孩童,才能明白到天书碑的本义?”

唐三十六有些不确信说道:“怀赤子心,天真烂漫,如此才能近大道,道典上一直是这般说的……说不定真是这么回事?”

“弃圣绝智,不是让我们真的变成傻瓜。”七间清声应道。

苟寒食举手示意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看着陈长生问道:“那你今日解碑用的什么方法。”

陈长生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观朝霞之前的石碑偶有所感的事情说了出来,同时也说了自己在庭院里观察到的那些景物变化,说道:“碑文若是不可变的参悟对象,为何大家解读出来的信息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碑文的意思,就应该在变化之中。”

苟寒食回想了片刻,说道:“七百年前,汝阳郡王陈子瞻入天书陵观碑,曾作文以记其事,似乎便是你这种看法?”

“是的。”陈长生说道:“汝阳郡王最后用一年时间参透了十七座石碑,在皇室当中,可以排进前十。”

苟寒食说道:“我认为此法依然不可行。”

陈长生认真问道:“为何?”

苟寒食说道:“因为前陵天书碑的碑文本就极繁,清风繁星烈日晦雪,光影变化更是难以计数,根本不可能进行整体观察,一个人的观察画面样本数量太少,即便不理这些,你要找到其间的变化,总要挑选一个对象,你怎么挑?”

陈长生沉默片刻后说道:“凭感觉。”

苟寒食不再说什么。

草屋里再次变得安静起来。

天书不可解,天书也可随意解,如果只是听上去,今夜众人说的解碑方法都有道理。

不同的修道者用不同的解碑法,这种事情进行交流,没有任何意义。

七间犹豫了会儿,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太离经叛道了。”

陈长生笑了笑,说道:“世间万种解碑法,我只问一句,好用吗。”

“有道理,就像你先前做的腊肉,管是糖渍还是葱炒或蒜苗炒,只需要问一句,好吃吗。”

苟寒食微笑说道,然后笑意渐敛,看着他正色说道:“但我建议你不要告诉别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