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日看尽前陵碑(第2/4页)

尤其是想着前些天对他的嘲笑,有些人难免有些慌。

为了化解这种压力,把慌乱的情绪抹掉,那么,更加过份的嘲笑理所当然地出现了。

陈长生没有理会这些议论,继续向前走去,走进碑庐,来到那座贯云碑前,抬起右手。

碑庐外响起一片惊呼。

……

……

陈长生解开了照晴碑,这个消息像风一般,极其迅速地传出天书陵,传进京都各座府邸里,也传进了皇宫与离宫。

听到这个消息,有人终于松了口气,比如主教大人梅里砂,郡王府里响起陈留王愉快的笑声,莫雨握着笔正在蘸朱砂,听着下属的回报,微微怔住,然后微嘲说道:“这时候才解开第一座碑,还能有什么前途?”

数名天道院学生在酒楼里聚宴,酒至酣处,自然难免说起天书陵解碑,正在嘲笑陈长生和国教学院的时候,收到了这个消息,席间顿时安静,片刻后,一名学生嘲笑说道:“以这个速度,陈长生今年能不能看懂第二座天书碑还是问题,庄师兄前天便已经到了第三座碑前,如何能相提并论?”

另一名学生感叹说道:“还是苟寒食可怕,能排进十年里的前三了吧?”

先前那名学生听到苟寒食的名字,沉默片刻后说道:“如果他能保持现在的解碑速度,只怕要排进百年榜。”

便在这时,一名天道院同窗匆匆奔到楼上,满脸汗水都掩不住惊惶的神情,声音颤抖说道:“陈长生……刚刚解开了第二座碑。”

这数名天道院学生闻言大惊,急急站起身来,竟把桌上的酒菜撞翻了好几盘。

他们看着那名同窗,不可思议地连声询问。

“什么!”

“这怎么可能!”

“他不是才解开第一座碑,怎么可能马上就解开了第二座?”

没有人回答他们的问题。

酒楼里顿时变得一片死寂。

……

……

天书陵前陵十七座碑,第三座碑名为折桂。与贯云碑相比,这里的碑庐四周的人要少了很多。除了数名旧年的观碑者,参加过今年大朝试的只有圣女峰那位师姐、摘星学院一人、钟会和庄换羽,再就是草屋里的四个家伙。要知道天书碑越到后面越难解,他们入陵不过二十余日,便来到了第三座石碑前,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

看到陈长生出现,人们很震惊,因为清晨的时候,他们明明还看着他在第一座碑庐外,这岂不是说,他只用了半日时间,便连续解开了两座碑?唐三十六直接从地面弹了起来,走到他身前瞪圆双眼说道:“我说你这是怎么搞的?”

看着有些恶形恶状,实际上他看着陈长生的眼神里全是惊喜。

陈长生不知如何解释。

折袖的脸上依然一片漠然,眼神却隐隐变得灼热起来,问道:“总要有个道理。”

陈长生想了想,说道:“天书,首先应该是书。”

听到这句话,碑庐外有些人若有所思,庄换羽则是冷哼一声。

陈长生对唐三十六说道:“我先走了。”

“你这就要回去?也对,好好歇一下。”

唐三十六下意识里说道,在他想来,陈长生用了半日时间便解开了两座天书碑,必然心神损耗极大,确实应该回草屋休息静神。

陈长生怔了怔,指着碑庐说道:“我是说去那里。”

唐三十六呆住了,怔怔地看着他走到石碑前,伸手落下。

看着这幕画面,庄换羽脸色骤变。

坐在庐畔一直沉默不语的钟会,更是脸色变得苍白无比。

……

……

第四座天书碑,名为引江碑,这座碑刚好在一处断崖边,地势有些险要。

这座碑庐前的人不少,去年进入大朝试三甲,从而进入天书陵观碑,然后一直没有离开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

七间坐在碑庐最外面,瘦弱的身体在崖畔被风吹着,总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