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与做博(第2/2页)

当然,最好的格言总是产生于对话当中。在对话的时候,大家平等了,权力分散了,这时候,语言靠什么才有魅力?只是靠聪明,靠智慧了。

这让我想起有关维特根斯坦的另一件事。上世纪50年代,哲学家波普尔到剑桥大学做一个小型演讲。在会场上维特根斯坦和他就多个话题起了冲突。大概是过于激动,坐在壁炉边的维特根斯坦举着拨火棍冲到了讲台前。他一边挥舞拨火棍一边质问道:“请举出一个道德原则的例子来!”波普尔举的例子是:“不要用拨火棍威胁演讲者。”气得他夺门而去。

如此,波普尔的回答就成了一句格言。

我的意思是,在如今的微博上,相似的故事正在持续上演。在平等的世界里,除非你坚持对话的姿态,否则你就只能做夺门而去的维特根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