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第2/3页)

当时德军不仅战术先进,理论也先进,称得上是有理论、有实践、有装备、有将领,所有打胜仗的要素一切具备,而且打过波兰,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而法国这几样都没有,虽然法国有几百万大军,坦克并不比德国少,但是坦克都分散到步兵手里,被当作防御用。战争理念非常落后,而且是由七八十岁的、参加过一战的将领指挥。法国当时不但没有先进的战争理论,也没有什么名将指挥。所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英法联军来讲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如果不是德国戈林的空军逞能托大,在敦刻尔克战场上德军其实完全可以歼灭对方。

德军紧接着掉头进攻苏联,打了许多次极其漂亮的大规模的围歼战。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德军本来也想就地歼灭英军,但当时英国出动的舰船特别多,英国当时全国人民都拼了,皇家游艇、富人的游艇、穷人的渔船,以及军舰、商船、各种舢板全都出动,能撤出多少人就撤出多少,就差拉一个救生圈游过海把英军给拉回来了。最后英国撤出了全部的远征军,总共有三十多万人,在这些远征军中有三分之一是法国人。这支法军撤到英国才有了后来的自由法国,才有了戴高乐,才有了后来参加大反攻的那支法军。因为当时大部分法国军队都投降了,这支撤到了英国的法军,就是后来在反攻的时候,到北非、到欧洲作战的法军主力。

| 张作霖去世 |

北伐其实主要就是伐张家。北伐的时候,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最强大的就是奉系。一开始直系军阀是最强大的,奉系的实力还差一些,吴佩孚、孙传芳、曹锟等人都是直系。但是直系经过几次分裂,最重要的是在直系的部队中一个叫冯玉祥的人直接在直奉战争中倒戈了,导致直系的实力大降,从此以后就变得越来越弱了。后来奉系就变得越来越强大,与冯玉祥一起占据了北京。

那个时候北方打得一塌糊涂,最后直奉又联合起来把冯玉祥的国民军打跑了,一直打到内蒙古的五原。那个时候还不叫内蒙古,叫绥远。当时直系在南边还有一点儿地盘,北伐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打孙传芳、打吴佩孚,打吴佩孚的是叶挺的独立团,都是共产党员。但是实际上在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等,都不是整个北洋系统中最强大的。那时直系的军队都已经残破了,或是刚被人打败的残兵如吴佩孚,或是刚崛起没两年的新手如孙传芳,真正强大的是当时的奉系。

当时张作霖的奉系也是内忧外患。内忧就是这边有北伐军,而且当时的北伐军已经不光是南方来的北伐军,还多了从西边绥远过来的冯玉祥的军队,也就是西北军。当时西北军先打到西安,后来又打到河南北上。而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此时也加入了北伐军。所以第二期北伐的时候,不光是南方的国民政府的军队,还包括了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队,那时的奉系可谓“墙倒众人推”。

北伐军对奉军一通打之后,奉军的外患又来了。日本人当时看出了奉军的处境,就问张作霖,你要不要我支持?你如果要我支持,我在青岛就有驻军。一战之后,五四运动就爆发,就是因为当时中国政府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都让给了日本,所以日本在山东有驻军。日本当时就跟张作霖谈,你看,这北伐军就快到山东了,山东一过就到了河北,要到京津了,那样你就完了;如果你答应我的这些条款,我就立即出动山东的日军帮你。后来在济南爆发了“五三惨案”,日军大批屠杀国民政府的外交官,非常残忍,割耳朵、挖眼睛、割舌头等,日军就是禽兽。当时日军有一个条款,说如果你答应我的条件,我立即保住你,还能支援你这个,支援你那个,但日军其实并不是真正要帮张作霖,而是要逼张作霖就范,所以张作霖当时坚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