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第2/4页)

中国的高考制度和西方是不一样的,美国就没有高考,但美国有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其实在美国如果你要想上名校,那比中国的高考还要难,因为美国的名校在招生的时候,要看从小到大的所有成绩,包括中学成绩、小学成绩,甚至还有体育成绩,还要看你的人品。什么是人品呢?就是你为了长大上名校,从小就得去做义工,甚至要去非洲做义工。等招生的时候你要把所有的履历拿出来给大家看,来证明你这个人的人品好。所以美国的招生制度不像中国只通过高考一场考试决定命运,美国这种制度让你在考试中作弊没有意义,因为就算你一次考试作了弊,这次的分数高了一点儿也没用,他们要看你从小到大的整体表现。

美国的名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没有政府财政拨款,没有用老百姓的税收,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私立大学都是老板开的,他再有钱也不能把大学开好几百年,私立大学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校友捐款。他们用校友的捐款成立一个基金,有个专门的投资委员会去负责这个基金的投资升值,这种投资升值碰上金融危机也会大大缩水,所以美国私立大学主要还是靠校友的捐款来运营。私立大学有自己的最简单的招生逻辑,他们对于要招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要招未来一定能成功、能给母校捐款的。对于这种招生原则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什么,因为学校也没花纳税人的钱,经费全是校友捐的,他招生就是要招最好的。美国人也经常批评这些名校为什么要招那么多外国学生,招那么多中国学生。但中国学生的学习确实好,学校就解释说我这个学校是私立大学,不管他是哪个州的人,不管他是哪国人,只要他未来能够成为精英,他能够给母校捐款,我们就招。

所以在美国如果想上名校,也会非常辛苦,甚至比参加一次高考决定胜负还要苦。但在美国大家也可以有别的选择,我上不了名校,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总是可以的,那我就不用费这么大劲了。美国有很多公立学校,公立学校还分三级,州大、州立和社区大学。好的公立大学也要高分,比如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IUC(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分数不高当然也有选择,可以上州立大学,再往下还可以上社区大学。如果你想上名校,那就去拼吧,从小到大一直拼,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你就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

科举时代人们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如果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以选择不参加科举考试啊!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科举考试如果像今天的高考,全国的考生都跑到一个城市去考试,那长安城就住不下了。许多人没有做王侯将相的那种伟大理想,有的人想当个医生,有的人愿意当个木匠,有人就愿意种地,有人就愿意跟李渔似的在家待着写剧本写《闲情偶寄》,那就不去参加考试了。所以科举时代也好,西方也好,其实都还是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但我想说,你要想上名校,要想出人头地,那全世界都一样,在科举时代你也得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在美国你一样得从小努力到大,不但要学习好,还要严于律己,有一个好的人品才可以。

我觉得我们的高考制度有一点挺好,当我们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也没有那么清晰的目标的时候,那我们就去参加高考吧,因为中国的高考覆盖了整个社会层面,几乎不管你将来干什么,你都得先去参加高考上大学。在中国如果不参加高考,基本上就等于这么大一个社会把你抛弃了,只能在很窄的空间里生存。我觉得社会应该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我可以选择不参加高考,而是去学一门手艺,选择一个职业,让不上大学的人依然有很大的空间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当今高考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覆盖的面太大,让大家没有选择,只能去挤这座独木桥。其实我们也可以有其他的理想,比如我喜欢音乐,我想当演员,但在中国这也得去高考,为什么学音乐也要高考,当演员也要高考?我觉得这个确实很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