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双全,不容错过(第2/2页)

樗树,又叫臭椿,和香椿树外形很相似,但樗树味臭,香椿树则有香气。以前我以为只有香椿可以食用,看了《救荒本草》 ,里面说樗树叶子也能吃。“椿木实而叶香,可噉;樗木疏而气臭,膳夫熬去其气,亦可噉。”樗树嫩芽虽可以吃,但需要善于做菜的人去掉不好闻的气味。不过人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恐怕很少会去尝试,而《救荒本草》特意说了这一点,也旨在万一遇到荒年,可以活人性命。“椿味苦,有毒。”又说椿是有毒的,估计毒性很微弱。野菜食用的时候大多都要焯过水,一则能让叶子更细嫩,其次可去除毒性,野生植物大多数带有苦味,微毒也并不为奇,倒是里面记录的烹饪方法很有趣。“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煠”的意思是将食物放入油或汤中,沸而后出。这里显然是指放进汤中的意思,就是现在所说的焯水。然后“水浸”,想来是冷水,比较符合实际,淘干净后放点油盐。其实就是凉拌椿芽。

除了椿芽可食,香椿树的意义也很好,和道家有深厚的缘分。中学时读《逍遥游》,里面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当时没见过香椿树,所以记忆里香椿树一直是以神树的形象存在。清代道医徐灵胎就名大椿,我当时一看这个名字,就猜测他是学道的。椿是长寿的象征,古来追求长生的人都喜欢提及它。有个词叫“椿萱并茂”,里面的椿代指父亲。

“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最近才听到这一说法,这里的雨指的是谷雨。还有几天就是谷雨了,当真如此的话,吃椿芽也要趁这几日了,估计这两天阿姨们应该就会把树上留着的那点儿嫩芽摘了。

“米汤菜、千里光嫩芽、野芹菜、紫蕨,都还在吃,昨天还吃了香椿凉拌米凉粉,味道极好。”

翻看清明节的日记,原来那两天也吃了椿芽。

[1]折耳根即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