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重回宫

见司徒曜似乎又陷入了沉思,赵重熙不想再惊扰他,站起身走出了书房。

天色已经很暗了,他却不打算回房休息,而是去马厩那边寻了一匹马,很快就离开了成国公府。

用最快的速度回到苻府,他写了一张字条让苻溱微派人送进宫给昌隆帝。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他扮作一名普通侍卫随着苻溱微去了皇宫。

然而,即便他很早就进了宫,却只能候在御书房中等待皇祖父下早朝。

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御前大总管吴公公见他端坐在椅子上,面上竟没有半分不耐,心里赞叹之余,不免也有些心疼。

说来长孙殿下都十一年没有回宫了。

那年他离京时的情景,他们这些伺候圣上的老人儿,谁不是至今历历在目。

刚满五岁的小人儿,就这么被送离了皇宫,送离了京城。

那哭花了的小脸,喊哑了的嗓子,每次想起来都让他们揪心不已。

他满心想着这些年长孙殿下在外吃苦了,赶紧吩咐宫人们把好吃的点心摆满了小案几。

一面又十分殷勤地催促道:“长孙殿下,老奴记得这些个点心都是您小时候最爱吃的。

这几日朝中事儿多,圣上估计还得好一阵才能回来呢,您先吃几块点心垫补一下。”

赵重熙苦笑了一下。

他又不是小孩子,不久前才用过了早饭,哪里就需要吃点心垫补了?

但吴公公一直对他都不错,又是上了年纪的人,他哪里忍心拒绝。

拈了一块点心尝了尝,他笑道:“公公也别忙了,坐下陪我说说话吧。”

“哎,老奴谢殿下赐座。”

吴公公应了一声,十分恭敬地坐在他下首。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赵重熙知道皇祖父有多勤政,所以今日这一场等候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被晾在御书房几个时辰,并不代表皇祖父不重视他。

这一点只看留下来等他的人是谁就清楚了。

要知道大宋立国二十一年以来,吴公公可从未缺席过早朝,今日真正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只不过这么一来,肯定又会有许多人会胡乱猜测,自己也不得不加倍小心。

终于,就在赵重熙觉得自己的耳朵都快木了的时候,昌隆帝回来了。

因为今日要和长孙见面,他并没有依照往日的惯例,把几位重臣带回御书房继续商量要事。

昌隆帝甚至都没有让宫人伺候,自己亲自推开御书房的门走了进去。

赵重熙忙从椅子上站起来,给皇祖父行了大礼。

“孙儿参见皇祖父。”

昌隆帝示意吴公公退下,亲自把赵重熙扶了起来。

“几个月不见,重熙长高了不少,样貌也愈发出色了!”

他又打量了一下赵重熙身上质地非常普通的衣裳,笑道:“依旧不打算暴露身份?”

赵重熙点点头:“是,孙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隐瞒身份才好便宜行事。”

“哦?”昌隆帝挑了挑眉:“只是想要做事?”

赵重熙不得不装出几分羞涩:“自然不是,孙儿还想……”

昌隆帝伸出大手在他的肩膀上重重一拍:“这一点可不像朕的孙儿!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竟还没有赢得美人心?”

“皇祖父……”

“朕瞧那司徒六姑娘很是温雅贤淑,没曾想却还是块硬骨头!”

赵重熙嘴角直抽搐。

皇祖父这话说的,司徒箜是块硬骨头,自己就是那啃不动骨头的人?

昌隆帝长孙拉到一旁落座,这才笑道:“你已经满十六岁,是该把婚事定下了。

还有你那两位皇叔也一样,皇后和贤妃这两年在朕面前都提多少回了。”

赵重熙道:“皇叔们年纪虽然比孙儿小,但自小便在京中长大,想来婚事早已经有眉目了。”

昌隆帝故作为难:“正是有些麻烦呢,朕虽然说过皇子们的婚事只能由朕做主,但皇后和贤妃的意见还是要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