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沉魁奇谈(二)

这所谓的“收徒看脸”,并不是以貌取人的意思,而是指眼缘。

大多数宗门收徒只看新弟子本身的资质、悟性和心性等,而沉魁在这些之外,还加了一个独特的缘分论。

但缘分这一说,本身又是最飘渺不过的,实在无处可寻规律。于是纵览沉魁数百万年的历史,便能看见这么一个现象:任你实力再强,若是不合他们眼缘,照样被拒之门外;任你再是平凡不过,若是一心向道而合了他们眼缘,便能破格被纳入门下。

可不是像赌运气一般吗?

许多有心气儿又被所谓的缘分论拒之门外的修士,对这个规矩十分愤恨,甚至一度认为沉魁在耍人玩。

然而沉魁对此,却有自己的说法。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多数宗门的构成机制——内门和外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宗门弟子划分标准,彼此之间有着严格的界定,甚至还有专门的身份令牌。

那内门和外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从宗门的角度来讲,外门是基础,内门则是一宗的核心。

从培养弟子的角度上来讲,内门弟子有专门的师父指导,而外门弟子是没有的。外门说起来更像是一个内门的预备班,此中的修士没有特定的师父,只有每隔一段时间的授课。

倘若以现代的教育体系来比喻,外门就如同大学时期的公选课,授课老师甚至从头到尾都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个学生,讲完课就完事儿,听不听随意;而内门弟子更像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经有了特定的导师,能得到一对一的专门指导。

一般而言,新入门的弟子,除非是有背景或者资质实在出众,否则都得待在外门,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和观察以后,才能被选入内门。有些宗门甚至要求所有新入门的弟子都必须在外门统一待上一段时间才能准入内门。

对大多数宗门弟子而言,入外门易,入内门难。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曾摸到过内门的边边,只能老死外门。一宗修士的身份对这些人而言更像是一个虚名,外人看来风光无限,内里如何,只能自己品味。

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人也对大宗门趋之若鹜。毕竟比之散修,大宗门的外门弟子已经好过太多了。

大宗门也不会拒绝这些一心向道并且有几分资质的人。事实上,外门的存在对宗门和其弟子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

对宗门弟子而言,宗门除了给予他们庇护之外,本身还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不至于被埋没了。只是修士本身的综合资质就是呈金字塔排列的,能得到资源的人总是少部分,大多数人都是金字塔塔底的那一部分。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避免。

对宗门而言,外门弟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论是作为战时的人员储备还是作平时的人才选拔,外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外门的机制也能更进一步地刺激弟子之间的竞争,保持他们的活力……

内外门划分的优势显而易见,修真界九成以上的宗门便都是这般做的。但沉魁不在这九成以上的宗内之列。

沉魁是没有内外门这个说法的。每一个入了沉魁的修士,都是先被自家师父看中了才能选入沉魁,也就是说,修士只要入了沉魁,便有了自己的师父。

倘若硬要以内外门这个说法来划分的话,那就是修士一入沉魁,便直接入了内门。

沉魁所谓的眼缘论,便体现在这里。

师父收徒弟可不比宗门收弟子,毕竟事关本门传承,还是一对一悉心教导,自然是要慎重的。事实上,每一个修士挑选自己的徒弟时,或多或少都有眼缘在里头。只不过沉魁把这个部分加重了,并且直接放在了入门的考验里,“看脸收徒”的名号才因此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