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女性电影(第2/2页)

“那你和晓玲商量吧,她也要搜集资料,这两天就该来了。”林子轩建议道。

林晓玲同样要来沪城参加沪城国际电影节。

这一届的电影节有一个专题,叫做“华国女性导演作品研讨”,会在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一批女性导演的电影,包括港台地区的导演。

林晓玲的《我们俩》就在其中。

无论是港台还是大陆,女性导演都是少数,她们拍的影片题材大多是反映女性的意识。

林晓玲只算是小字辈,由于《我们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了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所以有了参加这个专题的资格。

这个研讨会主要是探讨女性电影的发展。

在国内,通常把女性电影分成三类,女性题材或者主题的电影,女性主义电影和女导演创作的电影,从创作主题上讲,强调女性电影必须由女性执导。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电影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晓玲越来越有导演的模样了,以前还是个疯丫头呢。”慕姗姗说笑道。

“咱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你第一次主持春晚紧张的睡不着,这次的颁奖典礼轻松的就过去了。”林子轩调侃道。

这一届金莺奖过后,慕姗姗的主持获得了好评,媒体普遍评价是沉稳大气。

对于现在的慕姗姗来说,在舞台上掌控局面毫无问题。

沪城国际电影节没有请慕姗姗主持,而是请了一位精通外语的沪城本地主持人来主持,这毕竟是沪城市政府举办的电影节,他们更愿意用自己人。

在街上闲逛了一天,两人返回了酒店。

面对媒体的质疑,金莺奖组委会发了一个声明,这次的评选公平公正,不存在任何问题。

这是相当官方的说话,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其实就算没有交代,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沪城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媒体折腾了两天,就把目标对准了电影节。

他们质疑金莺奖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读者喜欢看有内幕的新闻,不过新闻具有时效性,你要是天天报道,读者也会厌烦。

所以,找一个新目标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