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节 背景(第2/2页)

陈依在学校时常听到男女同学嘴边喜欢挂一句话。

“没钱又丑的谈什么恋爱……”

诸如此类。

本市的学生大多从心理鄙夷外来打工者。说这类话题时大多以外来打工者为引子、例子。

不过陈依对此常有疑问,看似极有道理的话,但在事实面前、为什么反而外来打工者的爱情显得尤其甜蜜呢?大街上人模人样的那些白领,男人提着两袋服装屁颠屁颠的跟着收拾的干净漂亮的女人后面跑。女人决定了一个地方,回头瞟一眼说句‘就这里’,直到在饭店坐下点完菜后两个人才会有眼神交流。

在女学生找男朋友都会在意有没有钱的时代,没有经济基础的确什么都无法建立。

但这些所谓没有资格谈恋爱的外来打工者的爱情为什么显得那么甜蜜?

他不由想起李茵。也想起萧乐。

如果说毫无道理的始终对萧乐不能全心投入,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茵不错,完全因为李茵或许也没错。

萧乐对陈依很好。但陈依始终会有种彼此关系不对等的奇怪感受。或者是明显感觉到萧乐在委屈自己迁就他,或者是事实摆放眼前让陈依必须改变喜好迁就她。

陈依从不愿意拿人比较。但这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会想起这些。

也许因为今晚的月亮太圆。也许因为他的内功心法名字叫月华,每逢月圆的时候练功感受尤其不一样,思考问题都会让很多本来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变的清晰明了。

萧乐永远不会去小食摊,也从不在华城那种充斥廉价服装的地方买衣服,去那里逛街也是买些小玩意或者陪朋友。

曾经有次陈依在华城看上件衣服想买,萧乐没有明说不好。变向的建议说‘与其买五六件这种衣服不如用五六件这种衣服的钱买一件更耐穿的品牌衣服。’

事实上陈依认可这种观点。也认为小食摊的东西确实卫生问题不能确定。

但是他偶尔会很喜欢华城某件廉价衣服的款式图案,他的味觉对于小食摊的某些刺激性用料的食品时常产生强烈食欲。其实他在酒楼吃饭绝大多数时候感觉很没意思,既不好吃又不难吃。给他的真实感受是这样。

他觉得酒楼的菜因为必须考虑适应性的问题就必然丧失针对性,吃起来往往只能给人这种感受。而专卖品牌店的衣服不能说不好,但是存在如酒楼菜式一样的问题,没有小群体极端欣赏价值取向的针对性。

萧乐也不去溜冰场,只去真冰场。

不过陈依也很喜欢真冰场,遗憾的是里头全是成年人,总觉得没有氛围感。

他并不喜欢对比。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萧乐和李茵个性和做法上的差异。

陈依不喜欢想起这些,更不喜欢拿萧乐和李茵比较。

只是今晚的月亮大概太圆,似乎也太亮。

陈依抬头眺望夜空的圆月,觉得那光亮强的让眼睛渐有烈日般的刺痛感。

周围的景象渐渐在变,添上淡淡的红光,红光渐渐浓郁,变成深红里掺杂着黑色。

陈依意识到不对劲,抬头再看半空的圆月完全成了深红色。

那深红之中还有一点黑光,呈加速坠落之势越变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