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7章 站得太高也不好(第2/2页)

这样毛估估,启宣准备上市的时候,至少也得覆盖到一百多座城市,这么大的范围,家里那些亲戚能应付的过来么?而且,他们愿意背井离乡的离开润州么?

胡晓华似乎看出石磊的犹豫,他说:“启宣现在即便算上西溪这个市场,也不过覆盖了八座城市,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两大块,一是珠三角,二是长三角。我不知道你们未来的规划怎样,但你们家亲戚能有多少?给一个珠三角,或者就近给个长三角,还不够他们消化的?你还真打算把整个启宣下边所有的维护部门都交给他们?”

石磊笑了,是呀,他现在位置站的比较高,已经习惯了用药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一想就是全国,倒是忽略了,一个全国性乃至日后要发展到国外去的公司,区域化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

“但是我怕他们能力上……”

胡晓华翻了个白眼,道:“你天生就会高瞻远瞩?你自己还不是一点点的学出来的?维护这一块有个好,反正是个净亏损的部门,绝不可能产生盈利,只要管理的不那么混乱,其实问题都不会太大。力气活有个好处,那就是出多少力就挣多少钱。”

石磊点了点头,认真的思索了一番,还是觉得有问题。

“可是,既然维护是净亏损,再把这个部门独立出去,我怎么跟他们完成计费呢?总不能以维修车辆的数量作为计费单位吧,这样他们故意损坏启宣单车,然后报修……这跟我们维护部门的实报实销完全不一样。”

胡晓华叹了口气,说:“您还真是宏观惯了,这底下的事情你是一点儿都不了解啊。”

“怎么说?”

“一个不可能有盈利,一定是净亏损的部门,不管管理有多好,都一定会有猫腻的存在。而这种猫腻,作为管理者,是必须眯着眼容忍其存在的。作为公司层面,只需要保证损耗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比方说,单车使用频次和损耗程度之间的数据关联,这个始终掌握在你们技术部门手里,你担心什么?那边超了,就扣钱啊,而只要在技术部门监控认为可承受的范围内,有猫腻也就随他们了。水至清则无鱼。而且,维护可不只是维修这一块,还有高峰时期的单车运输……这个你比我了解的多。这些,更是由技术部门直接下达的指令,他们只需要照办。这一块,给他们计件就是了。最终,还是那句话,肯用力气,就可以节约人手,利润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