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格局大小(第2/4页)

就因为这个,一下子让川蜀少了数十亿的投资。

更别说远方现在涉及商业地产,在京城那边豪掷60亿拿地,项目开发结束,加上超市,光是京津地区投资就超过了100亿。

刘明华也不指望远方在川蜀投资100亿,可投资个五六十亿也可以啊。

而且远方的超市和物流,能为当地解决多少就业问题。

说实话,就因为这事,他对川蜀省政府几次都流露出了不满。

要不然,这次他也不会越俎代庖,亲自会见李东,这种事其实省政府更合适一些才对。

见刘明华态度诚恳,李东也笑道:“刘书记,远方集团其实也希望能和川蜀达成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去年我来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可惜……”

李东说着微微摇头道:“说实话,川蜀的态度让我有些失望,也不太敢投资。

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对一家企业而言,关系太过重大。

去年年底的时候,远方科技这边投建大数据中心,有人说,蜀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都比较适合投建大数据中心。

那时候我是动过心思的,可惜,后来因为凤城政府用诚意打动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凤城那边。

大数据中心,对一地的产业升级有多大影响,想必刘书记能理解。

川蜀这边但凡让远方觉得值得投资,能放心投资,这次投建的大数据中心不会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然而,我们并未看到川蜀的诚意。

其中有些事,本不该和刘书记说,但我这人年轻,有什么说什么。

就说这次的宣传活动,刘书记应该也能明白我的苦心。”

刘明华喟然叹息,他能走到这个高位,岂能不明白李东的担忧。

此刻他心中的确是惋惜至极,大数据中心,产业升级,打造智慧型城市,这并不是李东首倡。

这几年,其实各地政府都在寻求突破契机,进行产业升级。

刘明华来川蜀,其实仔细分析过川蜀的产业布局问题。

川蜀因为地理环境限制,工业并不算发达,主要还是农业型大省。

想转型,想改革,那就得突破!

打造智慧型城市,在国外有先例,国内现在也有这种趋势,刘明华甚至去各地考察过。

他之前不知道远方居然想过在蜀都投建大数据中心,他要是知道了,无论如何都会去争取才对!

可惜,后悔无用。

第一,他当初并不在川蜀任职,第二,时过境迁,再说这些也没用。

而李东说的宣传原因,他其实也清楚。

李东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要是为了宣传,去年他来川蜀进行慈善投资的时候,就该大肆炒作一番才对。

而实际上,当初远方并未做太多的宣传。

这时候要宣传,还要100所学校都宣传,他就算之前不知道,后来了解一下也清楚了。

想到这,刘明华诚恳道:“李总,这次宣传活动,川蜀政府一定会极力配合好远方集团。给企业最大的信心,最好的利益保障,最大的利益空间,这些都是当地政府的应尽责任。过去的事我不多说,未来的川蜀必定是包容的,我们真诚希望,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能来川蜀投资。曾经的天府之国,现在依然如此,部分人的态度,不能代表整个川蜀!”

最后一句话,刘明华说的掷地有声。

李东微微沉吟片刻,面露笑容道:“我相信刘书记,也相信在刘书记的带领下,未来的川蜀会和之前截然不同。其他的话我不敢说,未来几年,只要刘书记在川蜀一天,远方集团就会将川蜀作为西南地区发展的核心地域。”

刘明华顿时笑了起来,不单单是因为李东的保证。

千金易马骨!

他这次之所以对远方这个态度,也是希望将川蜀的改变告诉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