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中国好声音(第2/4页)

陈子昂走后,去综合体育馆看看。

正在体育馆外溜达,一个青春靓丽的女生朝他走过来。

“子昂。”女生走到看着体育馆有些发呆的陈子昂身侧出声。

陈子昂扭头一看,笑了起来:“思妍啊,好久不见,又变漂亮了。”

林思妍把头上的连衣帽摘下来:“你嘴巴可真甜。”

陈子昂围着体育馆转起来:“习惯了,每次见到我媳妇,我都这么说的。”

林思妍愣了愣,随即甜甜笑起来:“那你媳妇可真幸福,再漂亮的女生,也喜欢听自己喜欢的男生这么夸自己。”

陈子昂惊喜:“真的吗?我还觉得我不会哄媳妇呢。我只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说心里话。那我以后可不能忘了这习惯。”

林思妍含笑不语,陪陈子昂绕圈。

走了半圈,陈子昂忽然停下来,指着体育馆外墙说道:“有没有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林思妍看着体育馆墙壁,好奇问道:“缺什么?”

陈子昂虚空点着体育馆外墙:“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林思妍眼中眸光异彩。

在体育馆外,加上这么一句宣传语,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一般。

中规中矩的宣传口号,很适合在整体氛围偏严肃的校园或公众场合里宣传。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前两句是前世清华五十年代的口号,当时对全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世来到清华两年多,陈子昂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直到来到综合体育馆外徘徊,他才想起来。

陈子昂平静说道:“你不觉得,每天锻炼一小时,这应该是终身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健康人生的基本条件吗?有二种习惯,一种是好习惯,一种是坏习惯。保留一种坏习惯,会使人终身受害,养成一种好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每天锻炼一小时,说起来并不难,要真学习、正作到每天不间断,对人的意志也是一种考验。每天锻炼一小时,我觉得应该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所要求的,可为中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习不好可以以后再学,比如文化课不好可以改学职业技能,要是身体不好就什么都完了。现在家长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人格、毅力、胆识、体质的培养,而体育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以后走向社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和学会什么专长,而是在于有没有高尚健康的人格、持之以恒的毅力、敢冒险的胆识、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林思妍认真聆听。

她将来是要走仕途的,国计民生,她从现在开始就要关注,并去观察,去思考。

陈子昂的心声,也是民声里面的一种声音。

陈子昂也知道,林思妍现在或许没什么话语权和能力,但将来呢?

就说现在,她背后的亲人,有的有话语权和这个能力,可以为国家做出一些改变。

所以,他跟林思妍说的并不是废话。

他在埋种子。

“体育可以健全人格,勇敢精神,野蛮体魄。大学生不说,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二十年来一直走低,俄国一支平均年龄为11岁的少年足球队在幽州期间,以大比分横扫我们幽州多支小学足球队。据我了解,这支来自俄国的少年冠军队在幽州进行了六场交流比赛,除了大比分战胜两支小学球队外,与俱乐部设在朝阳区的一支同年龄段梯队战成3比3,更是2比1险胜中另一个俱乐部的同年龄段梯队。中、日、韩三国学生参与的定向挑战对抗赛显示,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比赛时日韩学生感觉不到累,而中国学生早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比赛前即有中国学生因中暑而退出。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国家的公民缺乏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社会和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学琴、学画、学舞蹈、学写作等等)轻建康,许多孩子在补习班里疲于奔命。体育就是这么神奇,你蔑视他就让你付出代价。少年强则中国强!不仅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站在全民健身、健康发展、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高度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陈子昂和林思妍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