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人们学会在地球上寻找道路(第5/7页)

“天顶”(zenith)和“天底”(nadir)这两个出自阿拉伯语的术语,就充分表明了这一事实:当欧洲学术界再次接纳三角学时(约在13世纪),它变成了伊斯兰的财富,而不再是基督教的遗产,但是,在接下来的300年中,欧洲人奋起直追,弥补了他们所浪费的时间。这时,他们尽管再次学会了如何计算角度和解决三角形的问题,却又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如何找到一个地球之外的固定点来代替教堂尖顶作参照物。

对宇宙的新认识

最有希望接受这个崇高荣誉的是北极星,因为它成为最值得信赖的航海参照物。北极星距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于它看上去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且,除此之外,它很容易辨认,即使是最笨的渔夫也能在迷失了方向之后,找出北极星的位置。他需要做的事就是沿着北斗七星最右边的两颗星的直线方向去寻找,这样就可以找到北极星了。当然,太阳也是一个不变的参照物,可是它的运行轨迹从未被科学地测算出来制成图表,所以只有最智慧的航海者才懂得如何借助太阳的帮助。

在人们被迫相信“地球是平的”的年代,所有的计算结果都必然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到了16世纪初,这种计算方法终于结束了,圆盘理论被球形理论所取代。地理学家也终于可以探索和宣传真理,用科学来解释地理学了。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一个平面(该平面与连接南北极的轴线垂直)为界,将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相等的部分,分界线就被称作赤道,赤道上的每一点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接下来,地理学家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赤道与两极之间划分为90等份,90条平行线(这些平行线就是一个又一个圆圈,因为地球是圆形的)平均地分布在赤道与两极之间,每条线与另一条相近的线相差69英里,是极点到赤道距离的九十分之一。接着,地理学家给这些圆圈编了号,从赤道开始,直到极点,赤道为0°,而两极为90°,这就是纬线(如下图所示)。纬线的确立是地理学的一大进步。不过,即便如此,航海仍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经过十几代的数学家和航海者搜集有关太阳运行的数据,倾尽心血地将太阳在每个地点每年每月每天的确切方位记录下来,这样所有船长都学会计算纬度就不是一个难题了。

经纬度

这样,任何一位有点头脑的航海者,只要会读书识字,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离极点和赤道有多远。用专业名词来讲,就是他的位置在北纬或者南纬几度(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以南称南纬)。过去,海船越过赤道到南半球航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南半球是看不到北极星的,这样他就不能找到参照物了。科学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到了16世纪末,纬度问题不再是让航海的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了。

然而,如何确定经度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你该知道,经线与纬线垂直)。人类又用了两个多世纪,这个问题才得以成功解决。在确定纬度时,科学家们可以以两个固定点——南极点和北极点——为基准。他们说:“这儿就是我们的‘教堂尖顶’——北极或者南极,它们将永远固定不变。”

然而,地球既没有东极点也没有西极点,地轴也是那么旋转的。当然人们可以画出无数条子午线——穿过两个极点环绕整个地球南北方向的圆圈。但是,成千上万条子午线中哪一条子午线可以被称为“本初子午线”,以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从此水手们就可以说:“我现在在本初子午线以东(或以西)100英里。”以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在许多人心目中依然十分强大,很多人要求将经过耶路撒冷的经线定为“零度”或者本初子午线,即纵向的“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但是,民族自尊心破坏了这个计划,因为每个国家都想让本初子午线经过自己的国家,让世界从自己的首都开始。即使在当今时代,我们自以为人类在这方面已经开通了许多,仍然有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美国的地图上,分别将本初子午线定在柏林、巴黎和华盛顿。最终,由于英国是在17世纪(经度确定的年代)对航海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又因为1675年建立于伦敦附近格林尼治的英国皇家天文台监管着当时的航海事务,所以经过格林尼治的那条经线最终被选定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这样,经度问题就这样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