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国度爱尔兰(第2/2页)

当时,英法的统治者们都是叱咤风云的国王,他们与主宰世界的列强们维持一种非常体面的关系。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曾紧急援助他亲爱的教子约翰,宣布《自由大宪章》(1251年英国封建领主联合骑士和平民迫使英王签署的文件——译者注)无效,并诅咒那些逼迫国王签署这样一份文件的贵族永堕地狱,不得翻身。当一位在内战中被打得狼狈不堪的爱尔兰酋长向英格兰的亨利二世求助,帮助他打败自己的强敌时(我已忘记当时到底有多少交战方),罗马便暗中牵线,一只看不见的手又从罗马伸到了英格兰,英国籍教皇阿德利安四世热心地签署了一张文书,封英格兰国王陛下为爱尔兰世袭君主。于是,一支由不足1000人的杂牌军和200名骑士组成的军队占领了爱尔兰岛,原来那些过着原始而愉快生活的爱尔兰人不得不放弃早已在其他国家绝迹的部族制度,被迫接受英格兰人强加给他们的封建制度。这就是纷争的开始,自此之后,这个小岛就永无宁日了。围绕主权问题的争端直到数年前才算结束,但是说不定哪一天它又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成为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

爱尔兰的地形,正如爱尔兰精神,全然是为屠杀与伏击而存在的。在这里,崇高的理想与卑鄙的行径绝望地纠缠在一起,似乎不把所有爱尔兰人灭绝,冲突就永远不会停止,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这绝不是痴人说梦。当时的征服者们曾多次试图斩草除根,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和放逐,然后再将这些不幸的人们所有的财产奉献给国王及其亲信。例如,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译者注)在1650年毫不留情地镇压的那次起义对爱尔兰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几个世纪后的爱尔兰人脑海之中。当时,爱尔兰人又凭着他们超凡的空想与奇妙的直觉,在错误的时间干出错误的事情——站在一文不值的查尔斯国王(英王查理一世)这边。克伦威尔这次企图一劳永逸地最终解决爱尔兰问题的尝试,其结果就是使这个岛上的居民锐减到80万,饿死率增长到这种严重程度(爱尔兰的生存率一向不高),以至于那些能讨到钱、借到钱或者干脆偷到钱的人,只要能够攒到一张船票的钱,就慌忙离开故土,逃亡国外。其余留下来的人,满怀仇恨地守着死者的坟墓,靠土豆和一丝希望生活下去。可是,他们一直等到世界大战才得以最终解脱。

从地理方位上说,爱尔兰属于北欧;从精神状态上说,爱尔兰好像不久以前还停留在古地中海时代。甚至今天,当它已取得自治权,享有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这些国家平起平坐的权利时,它还与整个世界有一段差距。那里的人民并没有为全岛统一而努力,相反他们分成两个相互仇视的派别。占全部人口75%的南部天主教徒组建了“自由国家”,定都都柏林。北部爱尔兰由阿尔斯特六郡组成,主要居住着外来的新教徒后裔,继续留在英国,仍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并不断派出自己的代表出席伦敦的议会。

以上所述就是目前爱尔兰的情况。从现在起一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它会怎样呢?谁也不能预见。但是,这是1000多年来爱尔兰人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开发这里的港口了。他们将科克、利默里克和戈尔韦建设成真正的海港。他们还实行在丹麦已经证明卓有成效的农业合作制。他们的奶制品完全可以和其他国家相媲美。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爱尔兰终于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他们真的能忘记过去而明智地去为明天奋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