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唐朝教堂过圣诞节!——三夷教(第3/4页)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依天尊教。当即末艳怀身。(在成婚以前,马利亚知道自己已经由圣灵怀了孕。她怀的孕是由圣灵来的。)

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孩子出生,约瑟就给他取名叫耶稣……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亲爱的儿子,我喜爱他……他将拯救他的子民脱离他们的罪。)[133]

等等,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马利亚末艳同志生的儿子叫移鼠?

问了问,没错,唐朝的景教徒就是这么称呼自家的救世主弥赛亚(即上文的“迷师诃”)。您觉得移鼠这个名字太难听了?我觉得也是……要不我们换换?唐朝人对耶稣还有一个称呼,叫“客怒翳数”,是转译自叙利亚语。

移鼠或客怒,您觉得哪个好听点儿?随便挑吧,反正唐朝还没有“耶稣基督”这个名号,天主教徒穿越唐朝请慎重,建议穿越到明朝。

其实,如果您想穿越到唐朝去拜外国神,我并不推荐您去凑景教的热闹,因为景教真的不算很热闹。  

唐朝流行的“洋教”(夷教)不少,其中景教受到特别关注,说句大实话,那是因为近世以来基督教文化在全球的强势流行。

在唐朝最热闹最强势的洋教,其实是人家火祆教,也叫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古波斯帝国的国教,那些从丝绸之路过来中国做生意的胡商,大部分都信这个。

为什么说祆教比景教热闹呢?来来,我们出门左转,您跟我去瞧瞧就明白了。

义宁坊东南的礼泉坊里,就有一家“祆祠”,也就是人家拜火教的教堂,在坊西北角。平常日子,里面也就烧着三坛熊熊大火,一些身穿长袍、头戴罩面的祭司出出入入,但我们运气好,赶上了人家的宗教活动,唐朝老百姓一般叫“赛祆”,这就可以大饱眼福了。

您看,这一堆大鼻子、深眼窝、满脸胡子的中亚人,头戴尖帽,穿着翻顶的团花锦袍,围在祆祠内外吹拉弹唱,或站或立,有弹琵琶的、吹筚篥的、唱歌的、转圈跳舞的……空地上架起火,吱吱地烧烤着肉,另外还有大坛的美酒揭了泥封供饮用,香气随风飘散。围观群众越聚越多。

突然,有个胡僧走出来,向围观群众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粟特[134]语,然后拔出雪亮的刀子,一下子戳进自己裸露的肚子里!

在围观群众的惊呼声中,该胡僧面不改色,还在用力捅自己,直到刀刃从后背破出。他又握着刀柄,横切竖划,把自己的腹部剁成十七八块,肠断肚裂、血流满地,但仍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抽出刀子,往身上洒点儿水冲冲,然后没事了,走回去歇着。

又一个胡人头目走出来,这位没拿刀子,拿了一根很长的大铁钉,冲着围观群众嘿嘿一乐,举起钉子冲着自己的天灵盖就刺了进去,旁边还有人帮手,拿着个锤子在那里敲敲敲,一会儿,钉尖从胡人腋窝里透出来啦!

这位钉腋大侠也是祆神护体、百无禁忌状,高举着胳膊来了个马拉松长跑,跑一圈以后回到祆神面前,念诵些咒语,拔钉,歇着去了。[135]

您说这个挺好玩,您也想皈依火祆教学点儿技术,当个唐朝的大卫·科波菲尔?

对不起,人家祆教不随便传教,也基本上不收汉人教徒,只在胡人圈子里内传,再说,您确定您能适应这种神秘中亚宗教的教规吗?别的不说,我只给您举两条教规。

祆教徒死后不进棺材,不土葬,也不直接火葬,而是要曝尸,让狗吃掉皮肉,剩下的骨头装进个小瓮里埋起来。[136]

一些“高贵的纯血”祆教徒,遵行血亲通婚的乱伦律法,比如父亲娶亲生女儿为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