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京北回族第一村 黄炳成、李守勋口述(第6/10页)

定:满族的老姑娘特多,而且结婚也晚。

黄:那都属于佛教的感染。

定:回族妇女性格是不是也挺刚烈的?

黄:挺刚烈的也是,因为这属于民族的关系。我们婚嫁里头有几个条件,解放以前我们读的历史上,我们就写证明,这证明归谁写呢,归当地清真寺阿訇,都得通过他。他给写阿拉伯文的证明,叫伊札布,就是婚书。这里的条件,头一个呢,就是伊斯兰教说,凭着真主的命令,真主撮合你们两个成全这事;第二个条件呢,双方父母的许可;第三个条件呢,是两个人的同意;第四个条件呢,男方得给女方一定的聘金,这给她本人。这个聘金起到什么作用呢?提高女权,是相当重的一个礼物似的。为什么要这个呢?在阿拉伯社会那阵儿妇女没有地位,伊斯兰教兴盛起来以后它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如果男的抛弃女的了,或者有其他别的事了,这笔钱起码够她,最多的时候能够她这后半生的生活费。从这方面就提高了女权了。现在社会发展了,这成了象征性的了。但是这几个条件必须得有,现在也都有。领了结婚证以后,然后请阿訇写这个。

定:伊斯兰教特别重视婚书是吧?

黄:对了,阿拉伯世界也那样,到中国还那样。现在也有不写的了,现在就根据自愿了。还得有一个条件,有证婚人,还得有当场来给祝贺的人,这是附加条件。俩人偷着办不行。我也是解放以后结的婚。

李:缠足是受汉族的传染。我奶奶就没缠足,我姨奶奶也没缠足,回族人对缠足不像汉族那样。小时候缠足不是疼嘛,我奶奶的父亲说不缠就不缠吧,就没缠。那阵儿汉族妇女缠足就是为了限制妇女。妇女上外头去的很少,再说吃喝也不方便。

西贯市清真寺中的女盥洗室(定宜庄摄于2003年)

(2)爷爷这边

李:我奶奶就不价(不像姨奶奶)了,我奶奶就嫁这村了。按我们家这边我父亲写的家谱,就是世系了,就到我太爷,他叫李朝元,然后就是我爷爷,再往上就不知道了。回民经商的不是多嘛,我有一个叫五老爷子的,在岔道那儿开店。在八达岭往西有一个地方叫岔道,按现在说是一个驿站,是官家的。注228在那儿落了一支。现在他那儿又分了好几家,又有一支了。

我家的特点是这样,我们村有一个叫康玉书的,是国民党算是比较高级的将领了,就跟国民党马鸿逵注229似的,后来到台湾了。他是这村人,回族。他带走了一伙儿青年,带到西北,这伙人后来反正都干点事儿吧,那阵儿我们村去了好几个呢,我那爷爷也跟着走了。我爷爷后来算起义人员,归八路军了,起义以后还不错,原来当县长,在贺兰县什么县。后来我听说在一个县里头当过一个供销社的社长吧,那就不清楚了。我听说在那边又寻了一个,又分下一支来。我爷爷后来一直就没回来,1960年还是1961年,无常(去世)在那儿了。

我的姥爷李常亮也是跟着一块儿去的。我听说他后来专门管马鸿逵四姨太太的后勤。马鸿逵有一个四姨太太挺宠的,他给她当后勤,算马鸿逵的副官。后来是算是起义呢,还是投诚,反正解放后回到西贯市无常(去世)的。

我爷爷没回来,我奶奶就带着我父亲、我叔他们哥儿俩,还有我一个娘儿,一直在这村。

定:您爷爷走了您奶奶靠什么生活呀?

李:他从那儿给寄钱呀。再一个家里有点土地,种地。后来我父亲和我叔就在富成兴还是什么在那儿学徒,在阜成门外,粮行,也不算太大。

定:您父亲要在的话应该是多大岁数?

李:今年应该是八十四、八十五。我叔叔也不在了,他先走的。我父亲当过民管会主任,干了20多年,他好记点什么,他也有文化,我父亲好像上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