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由主义的衰落(第10/20页)

Daily Mail ),也旋即停止了对英国法西斯联盟(British Union of Facists,莫斯利所创)的支持。但是法西斯的思想,居然能够赢得两人的欢心,不可不谓意味深长。毕竟当时的大英帝国,仍被世人视作政治社会稳定的模范。对于这个荣誉,它也当之无愧。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激进右派的呼声之所以甚嚣尘上,总的来看,毫无疑问,是对社会革命以及工人阶级势力的壮大的反动——事实上,社会革命及工人阶级势力的壮大也是真实的。就个别而言,右派针对的目标,自然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若没有以上这个新势力、新现象的出现,世间也就不会有法西斯的存在了。虽说自19世纪末期以来,那些替极端右派思想煽风点火的宣传家,就已经在欧洲多国政坛上野心勃勃地大声疾呼,但是直到1914年以前,他们的行动全部都在相当的控制之下。就这个观点而言,一些法西斯辩护士的看法也许没有错:都是因为先有了列宁,而后才有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但若要说法西斯本身的野蛮行为无罪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谬论。80年代某些德国历史学家,就企图为法西斯开脱罪责,他们认为,都是先有俄国革命开了野蛮的先例,才有法西斯受其影响起而模仿(Nolte,1987)。

然而,若要肯定“右派基本上是对革命左派的反作用力”的说法,必须先提出两项重要的补充条件。首先,我们不可忽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对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就是以中产阶层和中低阶层为主信仰国家主义的士兵阶层。这一群德国青年男子,在1918年11月苏俄因革命退出战争之后,痛失杀敌立功的良机,对人生英雄岁月的不再而大感怅惘。这批所谓的“前线战士”[front-line soldier(frontsoldat )]日后在极右派的运动当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希特勒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当年来不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显身手,建功立业,此时却成为第一批极端国家主义阵营暴力部队的主要成员,意大利的战斗团(Squadristi ),德国的义勇军(Freikorps )皆是。1919年初,密谋杀害了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的德国军官,即属这一类人。早期意大利法西斯成员当中,更有57%是上次大战的退伍战士。我们在前面已经看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部残忍强暴的杀人机器,而这些人的兽性,虽在当时不得宣泄,日后却因终能得逞而沾沾自喜。

同时在左派鼓吹下,从自由派人士开始,一直到反战、反军事的各种运动,世人对大战的大量屠杀嫌恶已极,普遍希望和平,却忽略了一小撮好战人士的出现。他们的人数,在比例上虽然极小,实际数目却不可低估。1914—1918年间的战事虽然可怖,对这些人来说,却是一场重要的经验,带给他们无比的激励。军服、纪律、牺牲——不管是自我还是他人的牺牲——以及鲜血和权力,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的意义[除了其中一两位之外(尤以德国为最),这些勇夫不曾对战争出版过任何著作]。他们是当代的“兰博”(Rambo),自然成为极右派争取的当然目标。

我们要补充的第二点是,右派反动的风潮,并非只针对布尔什维克党人而发,右派反对的是所有此类的运动,特别是有组织的工人阶级。在右派人士看来,工人运动不仅威胁到既有的社会秩序,根本就是传统秩序解体的罪魁祸首。列宁其人,与其说是“真正的威胁”,不如视为“威胁的象征”更为贴切。在许多政客眼中,社会主义的工人党派并不可畏,它们的领导人其实相当温和。可怕的是工人阶级显示的实力、信心,及其极端的走向。旧有的社会主义党派,在此冲击之下,焕然一新,变成一股崭新的政治力量,进而成为自由主义国家不可或缺的后盾。难怪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自1889年以来,社会主义宣传家大声疾呼的中心要求,即一天工作8小时的要求,马上在欧洲各国让步之下获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