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短命的和平(第4/5页)

“兄弟们,今晚开怀畅饮,庆祝胜利。”将鉏和乐惧高兴坏了,当晚大宴官兵。

宋国人真的以为击败了郑国人,但是,郑国人没有这么认为。

郑国人是被击败了,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被击退了,因为他们既没有被消灭,也没有被击溃。对于郑国人来说,只能说是上半场略处下风,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下半场。

宋国人当晚喝得很好,很高兴,以至于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都没有醒过来。可是,这个时候郑国人已经来了。

于是,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宋军全军覆没,将鉅和乐惧都被活捉。

“恐郑症”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重了。

【战争一触即发】

宋军再次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晋国,晋厉公立即召开八卿会议,讨论世界局势的最新进展。

“我们必须教训郑国了,奶奶的,他们简直就像婊子,谁给钱就跟谁上床。”晋厉公非常愤怒,他已经忍无可忍了。

“不要,我觉得仅仅是郑国背叛我们,不应该出兵,该等到诸侯都背叛我们。”士燮反对。他的理论跟他的做人理论是一致的,那就是能忍则忍。

士燮能忍,别人都不能忍了。

“不行,我不能在我的手里丢掉晋国的霸主地位,一定要出兵。”栾书急了,自从当上中军帅之后,还没有什么政绩,他现在要表现一下自己。

既然国君和中军帅都表态了,别人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晋军四军齐出。

看看四军的人员配置。

中军帅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帅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帅韩厥,下军佐荀罂;新军帅郤犨,新军佐郤至。

看看变化的部分,原中军佐荀庚去世,儿子荀偃接班,栾书直接给安排了上军佐;原下军帅赵旃去世,郤犨破格担任新军帅。

“此次出兵,就是要跟楚国人见个高低。”在出师动员大会上,栾书直接把目标说了出来。其实不说大家也能看出来,小小郑国根本用不了四军。

相应的,栾书作了具体安排:晋厉公亲自前往督阵,八卿中,除荀罂留守之外,郤犨前往卫国和齐国请求两国出兵援助,其余六卿,全部随同出征。此外,栾书的儿子栾黡被派往鲁国请求出兵。

一切安排妥当,晋厉公五年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发了。

晋军出发的消息很传快到了郑国,郑成公立即派大夫姚句耳前往楚国求救。

“来吧,谁怕谁?”楚共王没有犹豫,下令出兵。或许,这就是他期盼的那一天。

楚军同样是全军出动,楚共王亲自压阵,中军由司马子反率领,左军由令尹子重率领,右军由将军子辛率领。

楚国三军浩浩荡荡北上。

大军路过申地,经过申叔时的家,这时候申叔时已经离休在家。子反一向尊敬申叔时,知道他是楚国最有学问的人,因此专门上门请教。

“申老师,您看我们这次出兵的结果会怎样?”子反问。

申叔时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大堆道理,简要来说,实际上就是几句话:“我们不讲信用,破坏世界和平,失道寡助。将军啊,你就尽力吧,反正我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子反听得发愣,十分郁闷地走了。

其实,不仅申叔时认为楚军要败,姚句耳也同样不看好楚军。因为与晋军相比,楚军行动迅速,但是军容不整,遇上强敌,很容易自乱阵脚。

毫无疑问,双方都动员了全部主力,大战实际上已经不可避免。

【非主流】

在双方军队遭遇之前,来看看背景材料。

与前两次战争不同的是,这一次双方都拿出了家底,双方国君第一次双双上阵,应了当年子重“如果国君见面一定在战场”的预言。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次才是晋楚两国真正的较量。

与前两次战争不同的是,双方对于战争都缺乏准备,都是冲动之下做出的出兵决定。双方既没有先轸这样战神级的帅才,也没有楚庄王这样掌控全局的国君。也就是说,尽管是最高等级的较量,却一定不是最高水准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