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楚国光复(第3/5页)

越国是夏朝的后裔,说起来,倒跟北狄同宗同源了。

按《吴越春秋》,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接见四方诸侯,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夏朝少康的时候,国君担心大禹香火断绝,就封自己的庶子于越,称为“无余”,越国就这么来的。

近年有说法认为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山东菏泽地区。再后来却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周朝初年迁到今江苏吴中,到吴王阖闾初年,被吴国排挤,迁到了今浙江绍兴,当时叫做会稽。

不管怎么说,历经了夏商周,到了这个时候,越国的王叫做允常。

历史有个规律:不管从前怎么亲,只要是邻居,最后都要变成仇人。

秦晋之好,现在是仇人了;齐鲁之好,现在是仇人了;吴楚之间,那是从来就没有好过。

吴越之间呢?原本,两个国家都是小国寡民,地大人少,八竿子打不到一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那种。后来,两个国家都在扩张,尤其是吴国,于是终于有了接触。四年前,吴国曾经攻打过越国,越国知道不是对手,没敢还手,不过,梁子结下了。

现在,吴军主力出征楚国,一去半年多,看那架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越国人就动了趁机报仇的念头。

“捣他们老窝。”越王允常下令,于是越军出动,偷袭吴国。

好在,吴国有所防范,还没有吃大亏。不过毕竟国内空虚,有些吃紧,于是镇守国内的太子终累派人紧急前往郢都请求救援。

【吴军败逃】

这边刚刚收到国内的告急,另一边,秦军已经赶到,会合楚国北方边防军,向随地进发。

夫概率领吴军北上迎敌,双方在沂(今河南信阳境内)相遇。于是,秦楚联军与吴军交手了。

“我们不清楚吴军的打法,你们先上,我们策应。”秦军主帅子蒲对传说中的吴军有些忌惮,要让楚军垫底。

放在过去,楚国人是不干的。可是事到如今,一来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二来,楚军也是憋着一股火要跟吴军拼命,毕竟老婆孩子都惨遭吴军蹂躏。

于是,楚军在前,秦军在后,以这样一个奇怪的阵形迎战吴军。

换了过去,这样一个阵形就是一个找死的阵形,因为吴军一冲,楚军必然崩溃,也就必然冲乱秦军阵形,随后吴军掩杀,秦军也是挨宰的命。

可是,现在不是过去。过去,楚军士气低迷,吴军凶悍无比。现在,楚军士气高涨,吴军则被淘空了身子。

此消彼长。

红了眼的楚军与酒色过度的吴军交手了,这一次,被砍杀的不是楚军,而是吴军。秦军则锦上添花,乘胜追击。

吴军大败。

秦楚联军乘胜挺进,直达随地,与楚昭王胜利会合。

吴国有两个要报仇的人,就能让楚国几乎灭亡。

而现在,楚国有成千上万要报仇的人,吴国又怎么能够抵挡?

兵败如山倒。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孙武也无能为力了。

此后,楚秦联军与吴军交手三次,吴军三次大败。

吴国人有点麻烦了,怎么办?吴王阖闾拒绝撤军。

可是,有一个人先撤了,这让吴王阖闾不得不撤军。谁敢先撤?夫概。

夫概不怕吴王阖闾跟他秋后算账?不怕,因为他造反了。

用夫概的话说:你占了楚王的后宫,我就占你的后宫。

夫概眼看吴军在楚国已经待不下去,而吴王阖闾还要硬撑,干脆率领本部人马悄悄回到吴国,自立为王。夫概的意思,干脆楚国人把吴王阖闾给宰了,大家都省事。

老窝出事,吴王阖闾就不得不撤军了。

于是,吴军全面撤军。

秦楚联军并没有追赶,而是找个空子把唐国给灭掉了,算是小出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