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丧家之犬(第4/6页)

“没错了,那肯定是老师了。”子贡断言。

于是,子贡和胡乱赶往东门,果然看见孔子在那里转悠。

“老师,可算找到你了。”子贡和胡乱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找到了孔子。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孔子问,他也松了一口气。

于是,子贡把那个农夫的话复述了一遍。

“哈哈哈哈。”孔子笑了,想了想说:“他对我的外形说得不准,可是说我像丧家之犬,倒是很准确啊。”

按《史记》。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免,其项类本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丧家之犬,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孔子六十岁。

按《论语》。子曰:吾六十而耳顺。

即使被人说成丧家之犬,孔子也能欣然接受,确实是耳顺了。

孔子为什么不在郑国寻求发展?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郑国被公族瓜分,其情况比鲁国还要严重,因此所谓的君君臣臣是无法受欢迎的;其次,郑国本身对周礼也并不感冒,还制造了刑鼎,运用了竹刑,本身就是对周礼的否定;再次,鲁国和郑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鲁国人在这里很难被相信。

好在,孔子师徒很顺利地通过了郑国,之后进入陈国。

【孔子在陈国】

孔子在陈国住在了司城贞子家,当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两人之间有些交情,因此前来投靠司城贞子。

不过,孔子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失望,他原本以为陈国还是一个周礼国家,可是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残垣断壁的破败国家。

说起来,陈国这些年来过的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当初被楚国灭掉之后,又被楚国恢复,之后陈国君臣每个晚上做梦都是被楚国灭掉。后来吴楚大战,陈国站在了楚国这一边,谁知道又站错了队,吴国几乎灭掉楚国,然后吴国就三番五次讨伐陈国,抢了不少地盘。就在一年前,吴国还来讨伐过陈国。

按《论语》。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陈国,典型的危邦,随时被灭亡的国家。

所以,孔子感到很失望很后悔。

可是,既然来了,也不能立即就走,就算忍,也要在这里忍一段时间。

孔子在陈国没有谋取职位,他只把这里当成自己中途休息的所在,因此,孔子在陈国的记载很少。而少有的几个故事中,我们还是不妨来看看。

陈国国君是陈怀公,有一天大致是打扫卫生之类,在朝廷的房梁上发现了一个隼,只剩下骨头,与骨头在一块的是一支楛木箭,箭长一尺八寸,箭头是石头的。这个隼和这支箭的来历是什么?陈怀公听说孔子在陈国,于是派人去请教。

“这个嘛……”孔子想了想,知道了答案。“这个隼的年头可不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支箭。当年周武王灭了商朝,命令各个国家进贡,肃慎氏就进贡了楛木箭。当时周武王把珍玉分给了同姓诸侯,而把远方的贡品给了异姓诸侯,肃慎氏的楛木箭当时就给了陈国。你们不妨去库房里查一查,估计还有这种箭。”

陈怀公让人去仓库查了一番,还真就查出来这样的箭,一看记录,还真是周朝初年开国祖先陈胡公从周朝带过来的。那么很显然,这个隼就是在当时被射中,结果死在了梁上。

“喔,太牛了,真有学问。”陈怀公赞叹。赞叹归赞叹,有学问归有学问,陈怀公并不需要孔子这样的人。

司败是陈国的一个官职,相当于鲁国的司寇。陈司败就是陈国的司败,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