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变成猪,变成狗!(第5/6页)

对天子无一句问候,肆无忌惮地询问凯旋仪式算怎么回事?!忘记了还在大丧之中吗?

对独裁君主而言,他没有同母兄弟。在宫中初次谒见时,十四阿哥打算以家礼相见,出乎其意料的是,雍正帝正等待着他施臣子之礼。看到十四阿哥并未打算行跪拜之礼,皇帝的侍从跑过去把他的头按到了地上。

这是迎接凯旋将军之礼吗?

十四阿哥激动异常。

这是谒见天子之礼吗?

雍正帝如此反问。

雍正帝觉得这样的弟弟绝不能留在京城,于是命令他去守护康熙帝的山陵,远离北京。后来又出现了妄图起兵谋反、企图拥立十四阿哥为皇帝的野心家,十四阿哥因此被原地圈禁。他十分长寿,一直活到乾隆时代,直到那时才最终被释放。

雍正帝对他的兄弟们的迫害并不是凭其喜好任意为之的。有时我们看到的雍正帝如施虐狂般的执拗是在独裁君主制下作为君主不得不履行的义务而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惊叹于雍正帝强韧的精神。在和注定不会对自己心服口服的兄弟们进行的心理战中,八阿哥、九阿哥到底不是雍正帝的敌手。他们或者失去分寸,或者情绪激动,在自己的内心感情上产生破绽,最终被始终冷静如一的雍正帝一步步逼向死地。作为成长于深宫的皇族,不得不说他的性格极其怪异。也许是四五十年空居藩邸的生活,以及其间被卷入兄弟数十人围绕着皇位继承进行残酷斗争的经历,锻炼出他如此特殊的性格吧。

虽说幸而获胜甚好,但其中的辛苦真是难以忍受。雍正帝一定是这样想的吧。他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孩子们身上再次上演,其解决方法就是被称为“秘密建储”的制度。

雍正元年八月,皇帝召来诸皇子以及众大臣,宣布:

自古皇太子多不孝。盖因被立为皇太子者由此安心,再无学习之心、修炼之意志。再者,那些有野心的官僚们亦念此乃将来之天子,出于投机取巧之心,争相追随。故皇太子心生怠惰,流于奢侈,陷于邪道。历代圣明天子烦恼于皇太子之放纵者不在少数。即使大行皇帝亦对废太子束手无策。皇太子制度确实不佳。然而天子固有一死,不得不预为之计。朕有一良策。朕已于心中定下后继之人,但不会将其告与他人。仅将名字书于纸上,藏于小匣之内。将此匣置于高悬于乾清宫宝座之上的“正大光明”匾之后。视朕心中之继嗣者其后之言行,若其不致力于学、走上邪路,朕即重写名字,即时更换。朕若有事,无暇亲口指定继承人而驾崩之时,诸皇子、大臣共同开启小匣视之,其中所书名字即为皇位继承者。

雍正帝设计的新方法确实十分巧妙。此方法实施之后,有清一代一直遵行不改,也正因此清代没有出过愚蠢的天子。皇子们想要成为天子,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让父皇满意。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意味着独裁政治的形式也被带入家庭内部。皇子们即使在家庭中、在父皇面前也只能是臣子。作为一介臣子,为了成为继承人必须不断地接受试炼。因此,真正的独裁君主无法拥有真正的家庭生活,无论何处都只剩下君臣关系,甚至不能拥有普通家庭一样的亲子生活。从此之后,清朝再没有立过皇太子,唯一的特例是雍正帝之子乾隆帝。他过度模仿汉族君主的做法,在其即位六十年时立其子,即后来的嘉庆帝为皇太子并随即让位,自己隐退成为太上皇。

至此,如果我们仅仅对雍正帝对其兄弟的迫害感兴趣,而忘记书写他对兄弟的友爱之情的话,就不能说是公正的。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族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忧乐同享,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当然,这种思想与雍正帝的信念水火不容,他已经完全变成中国式的独裁君主,并以汉族的统治技巧使满族人得到安泰。但是,如果说兄弟之中有与皇帝的思想产生共鸣并以身示范,为使雍正帝成为独裁君主而尽力示好之人的话,雍正帝也必然会心存感谢。十三阿哥怡亲王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