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入宫门深似海(第12/17页)

清末慈禧太后,以低微的宫中封号,生育大阿哥。相传,她是个有心人,咸丰帝还在世时,她就曾在一旁侍立,帮助看奏章,引起权臣肃顺的不满。当咸丰帝病逝之前,托孤八大臣之时,肃顺力谏咸丰帝仿汉武帝行“钩弋故事”,诛杀叶赫那拉氏,防止她将来干政,祸乱朝纲。可惜咸丰帝心软,犹豫不决,终于酿成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达48年之久的历史闹剧。

皇帝生前,因为过分宠爱某位后妃,也会出现干政局面。这种干政发生在皇帝还健在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清宫中,有两个这样典型的实例:

顺治帝自从倾心于董鄂妃,即使在深夜批阅奏章时,也要让董鄂妃陪伴一边,有时甚至让她同阅。董鄂妃一面“为国事”以身相谋,为顺治帝整饬吏治谏言,一面又极力避嫌,“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为自己干政辩解。但不管怎样,董鄂妃言行举止止于可止之时,从不逾度,从而使迷恋她的顺治帝愈加宠爱。可是,当时健在的太后却看在眼里,对董鄂妃干政之事大为不满,却也无可奈何。直到顺治皇帝死去,才在对待董鄂妃的丧葬问题上大做文章,而使她死去的灵魂遭到冷遇。

而另一位有“干政”之嫌的宠妃则为光绪帝珍妃,相传珍妃经常到皇帝办公地——养心殿,陪伴皇帝批阅奏章。而且利用皇帝以权谋私,重用珍妃兄长志锐,卖官鬻爵。清末卖官早已公开化、制度化,形成所谓捐纳制度,不同的官阶有不同的价目。珍妃在宫中由于手头紧,也想借光绪帝的权势,卖官得些银两,多次得手,收获不小。可是,后来与慈禧太后和李莲英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卖官丑闻败露出来。更严重的是珍妃在后来参与了帝党与后党之争,支持光绪帝变法革新。

戊戌变法中,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以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核心,力主学习西方,变革现状,称为“帝党”;以慈禧、荣禄、刚毅等保守派为核心,极力反对变法,主张恢复旧制,称为“后党”。最终,光绪帝变法失败,珍妃自然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后妃作为生活在政治中心的群体,有时会被政治引诱得误入歧途,不自觉地卷入政治旋涡,不能自拔,多数难善其终。

严苛的宫规家法裹挟着皇宫里的女人,时刻提醒她们皇权的不可侵犯和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不得越雷池一步。

一、在皇帝面前不得造次。

后妃虽为皇帝的老婆,但亦属君臣,名分已定,相见时绝不是寻常人家那样随意,而是有严格的宫中规定。比如大婚后,皇后要率众妃嫔向皇帝行六肃三跪三叩礼,皇后拜垫居中而前,后面依次递为左右,以示卑尊。而皇帝此时面对自己的后妃,则要郑重其事地升上宝座,接受众妃的叩拜。

即使同是后妃,由于皇后为六宫之主,地位相对低下的皇贵妃、贵妃等位,又要由皇贵妃率领,到皇后寝宫去行六肃三跪三叩礼,以示皇后为宫闱之主。

二、吃不踏实的御膳。

毫无疑问,宫廷的美食为天下之冠。可是,按照宫规,后妃却不可以随意和自己的丈夫共同享用。只有在皇帝万寿节这天,帝后妃才可以在一起会餐,同桌吃庆寿宴,还可以说些笑话,只有此时,才像是一家人。

如果给太后侍膳则大为不同,太后在那里坐享美食的时候,后妃则只能站在一旁,也不可随意取食。尤其给慈禧太后侍膳,连皇帝都很少被赐坐。众人还要用心看着太后的眼色,老太后用眼瞧哪样菜,太监就会挪哪样菜。但后妃们不可以劝膳,或贡菜(各地督抚进贡),或例菜(御膳房做),或时新菜,随由太后自定。否则,即使是妃子劝膳,也会遭到申斥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