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第2/4页)

更何况,如果要攻打柏林,美军肯定是主力。但从“二战”开始到尾声,比起被打到投降的法国和首都日夜被轰炸的英国而言,美国人和德国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仇大恨,这种情况下,美军士兵为什么要当炮灰?

相比另一个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可能更具有政治家的头脑。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来当上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不要这个他认为的“面子工程”了:还是让给苏联人吧!

3

苏联人当然是要这个“面子”的,因为他们还有血海深仇未报。

从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纳粹的铁蹄席卷大半个东欧平原,将数百万经过“大清洗”后素质严重下降的苏联红军分割包围,全歼或劝降,最后打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

漫天飞雪,斯大林在红场阅兵,以“俄罗斯这个民族将被灭亡”为动员口号发表演说。残存的苏联红军集结列队经过主席台,然后就直接奔赴城外战场投入厮杀。惨烈至此。

整个“二战”,据苏联自己公布的数据,伤亡人数在2700万左右(后来有新数据称超过4000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苏德战争期间。不仅如此,德国在占领苏联国土期间,发生大量的烧杀奸淫事件,很多苏联红军将士的家属都没有幸免于难。所以苏联士兵都是红着眼一定要攻占柏林报仇雪恨。

所以,苏联军队是铁了心要攻占柏林的。

为此,苏联方面调动了一切自己可以调动的军事力量,集结了惊人的250万大军(其中作战部队大概200万人左右),配备了6250辆坦克、42000门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

1945年4月16日,漫天的照明弹将柏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然后是数万发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弹呼啸而至,柏林战役的总攻正式开始。

尽管德国纳粹势力有殊死一搏的决心,柏林也被修筑得固若金汤,但在苏军压倒性的人数和火力优势下,一切都成了渣渣。这场惨烈的城市攻坚战打了两个星期,纳粹德国就垮了,苏军攻进了柏林市区。

4月29日夜里1点,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12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遗嘱,指定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30日下午3点,希特勒和爱娃双双服毒自杀。

7个小时后,经过惨烈的战斗,苏联红军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柏林战役进入尾声。德国守军被歼灭了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其中有38万人被俘。

而苏联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伤亡30万人。

屁股还没坐热的新任德国元首邓尼茨,知道该考虑投降的事了。

4

其实早在4月30日深夜,困守柏林的德军就通过广播向苏军提出了临时停火的请求。

领袖都自杀了,还打什么打?

5月1日4点,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伯斯将军打着白旗来到苏联近卫第八集团军前线指挥所谈判,请求先停战再谈判。但莫斯科方面发来的电令斩钉截铁:

“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

知道已经无路可走的柏林残留15万守军,在5月2日上午7点由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将代表,签署了投降令。

但整个德国向谁投降,似乎还存在变数。

继任的德国新元首、海军元帅邓尼茨,以发明潜艇的“狼群战术”而闻名。这一次,他又试图玩一次深藏在“水下”的战术。

5月4日,邓尼茨派出了自己的专使——新任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前往英美盟军的第二十一集团军驻地,同英军统帅蒙哥马利签订了西线的投降书。邓尼茨此举的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有没有可能和英美盟军单独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