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印度的庙宇(第2/2页)

印度教庙宇作为艺术作品或许是失败的,但却以其磅礴气势,成功表现了称颂自然这一生与死的伟大母亲多么慷慨大方的某种宗教上的情感。他们把我们从吉登伯勒姆带到了康凯朱罗普拉姆。我们尚未抵达时,夜幕就已经降临了,巨塔直耸入漆黑的夜空,神像在我们手电筒摇曳的光线照射下倏忽间明了又暗。正当我们沿着柱廊一路摸索着走向圣地中的圣地,刺耳的神庙唱诵之声响了起来,长老为主座上的神明举行宗教仪式。有那么一刻,在黑暗和喧嚣的双重魅惑下,西方游客竟能分享体会到崇拜印度教的信徒那种狂喜之情。片刻之后,在犹太意识上发生了动摇的十诫中的第二诫(2)又重新得以确立。但和印度教团契交流的那一刻却可谓是醍醐灌顶,它使追寻者或多或少认识到了印度庙宇在印度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1) 公元前2200至前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各大城邦中的一种多层建筑,往上逐层缩小,有梯可登,顶设神龛。

(2) 十诫第二条为:“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