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爱新觉罗们(第8/9页)

马戛尔尼无比失望地离开中国,他万没想到他会遇到这样的结果。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他仔细观察了中国的军队,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一百五十年内没有沉没。只需几艘三桅战舰,中国就会分崩离析。一个民族不进则退。

(二)

在这次短暂的毫无结果的相遇之后,东西方这两大强国擦肩而过。两个国家都按自己的步伐继续走自己的路,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英国的火炮威力不断提高,而中国则依旧按自己的方式运转。乾隆皇帝在活到确保无人可以超越的纪录年龄八十九岁后终于撒手去了,继承帝位的嘉庆和道光的施政方针都是守成,即严守列祖列宗的成法,不越藩篱一步。原因很简单,历史上不可能出现比他们光荣的祖先更伟大的治绩了,后代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去学习前辈,哪怕只能学到万分之一呢。中国和西方的文明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人依然按照几千年前的方式去思考,而西方人早已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学科科学化,系统化,由此释放出来的智力力量注定要摧毁整个旧世界。

18世纪最后一年,嘉庆皇帝在一道谕旨里谈到了他对对外贸易的看法,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已经多么地落后于世界形势:

向闻西洋载货远来,一船之货,所值百千万,皆在内地销售,是以中国之银因此虚耗者不少。即如钟表一项,岛人以铜铁数星,巧取中国之银数千数百;玻璃一项,不过土中取液煎熬,而成一窗一屏,亦有数千数百之值,此其明验也。以有用易无用,舍本逐末,暗损中国元气,所关甚大。

在嘉庆皇帝的头脑里,钟表的价值应是按所含的金属重量来衡量,而玻璃应与沙土等值或者差不多。这些东西是没用的,有用的只有一个,粮食。

是爱新觉罗家族人的素质退化了吗?

(三)

人们大概都以为鸦片战争失败的责任应该算在乾隆的孙子道光帝头上,子孙的无能不应抹杀祖先的伟大。可是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乾隆皇帝和鸦片战争也有那么一点意味深长的关系。

在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四十七年后的1840年4月7日,当年为马戛尔尼拖衣服后摆,受到乾隆皇帝接见并得赐一个荷包的儿童斯当东已经是五十九岁的受人尊敬的英国下院议员。他在英国下院慷慨陈词,讨论是否应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全场肃静,倾听他的讲话,因为他是中国问题的权威。他曾见过鼎盛时期的中国,那个时候他就认为中国不堪一击。现在,他认为英国打赢这场战争不存在任何问题。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表示赞成他的结论:“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还是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而且是必要的。”这个公认为对中国了解最深的人的发言起了决定性作用,推动议会以仅多五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对中国动武的决定。

(四)

平心而论,吞下了鸦片战争苦果的道光皇帝并不是一个太差劲的皇帝。他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高智商,少年时期就头角峥嵘,受到祖父乾隆的注意。十岁时,乾隆皇帝带着他外出围猎,小小年纪的道光大显身手,引弓放箭,一举中鹿,令乾隆欣喜不已,连连作诗,表示国家后继有人。他学业优秀,性格坚毅,刚刚成年就被父亲秘定为继承人。

继位之后的道光把他的政治目标定位为“守成”,要守住伟大祖先留下来的祖业。他和父祖们一样地勤奋,一样地自律,一样地通晓典籍。他甚至还是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可是这些都不能避免国家民族的奇耻大辱落到他的头上。

克虏伯大炮带来的连连重创,使他终于不得不从经典中抬起头,试图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因为和大英帝国作战已经两年,道光皇帝突然发现自己对敌手一无所知。1842年3月,道光皇帝发出了一道长长的上谕,在这道上谕里,道光皇帝向他的大臣们一口气提了十九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