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医者仁心(第2/3页)

然而经过此事,是勋却不禁谨小慎微起来,生怕再带着甘氏长途跋涉,把她累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办啊?因而也让她暂时居留临湘,反正自己只是去武陵打个转,最终还是要回长沙来的呀。

一行人离开临湘,即乘船顺湘水而下,转入资水,来到益阳。临湘是长沙的郡治,因濒临湘水而得名,目的地武陵的郡治则为临沅,顾名思义,亦因濒临沅水而得名。两千年后,湘江、资江、沅江全都注入洞庭湖,经洞庭湖而入长江,但在这个时代,洞庭湖的范围还很小,西域和南域皆为洼地和沼泽,湘、沅都自洞庭入江,资水却直接湘水,并有沟渠与沅水相通。

也就是说,是勋可以在益阳附近由资水入渠,北入沅水,则折而向西,抵达临沅——这一路上连船都不用下,倒是比来的时候还要轻省啊——倘若部曲们全都习惯了乘船的话。

不过,从西陵以南长江段,直到临湘,再从临湘到临沅,完了还得折回去,来回四趟水路,距离都在五百里以上,是勋估计这趟出使结束,自家部曲应该全都不憷乘船了吧?说不定比原本历史上那些玄武湖里出来的曹兵,还要擅长水战……起码擅长跟船上呆着。

他那些部曲多为汉人,也有一些匈奴人,个个儿四肢发达,体格健壮,除了个头儿最高不过一米七多,最低只有一米六外,瞧上去就全是北方大汉、百战精锐。可是不管再怎么能打,再怎么强壮,该生病还是一样生病,乘趟船就都变成软脚虾了。是勋就琢磨啊,吾亦北人也,身体还没他们那么好,我怎么就没水土不服呢?

难道是当年穷坳中的生活实在太苦,已经把自己磨练成金刚不坏之身了?你说我自从“夺舍”以来,基本上就没生过什么大病,偶尔感回冒,就连两次屁股上挨箭都硬挺过来了——老天爷给我这具新躯体,倒是还真不错啊。

可是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嘴是最毒的,说什么来什么……而且对老天爷也绝不可抱有任何幻想——是勋才得意了没几天,船只航入沅水,也不知道怎么一来,突然就倒了,连着高烧不退。他才病的时候就郁闷啊,早知道就把甘氏带在身边儿啦,也好有人伺候,如今身旁全是一票大老爷们,他们哪懂得照顾人哪?

董蒙、郭淮等人急得满脑门儿的汗——赶紧下船吧,这穷乡僻壤的难寻医者,就算找到了,也难保管用,掉头回去吧,主公就未必能再熬到临湘。

只好一方面派人乘船回去,召张机前来救护,一方面加速行程,赶紧奔临沅去——一郡之治,总应该会有几个好大夫吧。

好不容易进了临沅城,郡守刘睿急来相迎,把是勋抬入馆舍,延请医者前来诊治。大夫给开了药,匆匆灌将下去,然而高热却始终不退。大家伙儿商量来去,只好换医生,可是新大夫就把前任的诊断和疗法全部推翻,彻底另起一套,又是扎针又是按摩——烧是勉强退了,人可毁了,躺在褥子上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是勋偶尔脑袋清醒,就心说我这是要完啊!吾纵横乱世,靠的就是一张嘴,就算把身体养好了,如今喉咙嘶哑,舌头麻痹,说话困难……那我还有屁用啊?曹操那实用主义者,会不会就此把我一脚踢开呢?

转念又想想,自己这些年也实在操劳,四外奔忙,要是真没用了,那也就踏实了。自己好歹是曹操的从妹夫,士林中也有些老交情,总不至于饿死道旁。若能趁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归隐,了此残生,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只可惜这不是太平盛世啊,天下有多少地方可以安稳隐居呢?尤其自己这回的使命要是无法完成,让刘表并了南阳,威胁许都,或者让刘备趁机坐大起来,那乱世就且终结不了啦——历史既然已经改变,谁都没法儿拍胸脯打保票肯定会进入三国时代,部分地区得以休养生息……不成,我必须振作起来,跟病魔做抗争!最后的希望就是张仲景啦,不知道多久才能把他接到临沅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