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积毁销骨(第3/3页)

周不疑说了,此前先生您虽然还挂着侍中之职,终究是虚衔,普天下都知道您是曹操的心腹之人,论起君臣名分来,首先得效忠曹操,汉天子则还隔着一层。因此辅弼曹操,即便进而篡夺了汉室天下,也不会招致太多的骂名。您别总害怕别人把您跟刘歆相比,人刘子骏乃汉之宗室,却转而辅佐王莽,那才遭到千古唾骂的;您是曹氏姻亲,若背魏向汉,或得“大义灭亲”之誉,即便不那么做,也没多少道学家会苛责您。

是勋也明白周不疑的意思,起码以这个时代的社会舆论来说,君权即便在理论上也并不能彻底压倒族权,所以就连荀彧都在数十上百年后被讥“协规魏氏,以倾汉祚”,但诸曹夏侯就从来没人这么骂——人跟曹操本来就是一家子,那帮忙曹操又何错之有啊?

周不疑随后也就说到荀彧了:“而主公一旦受征,归为汉臣,事乃不同。佐汉则势之难违,助魏而必罹骂名。此昔荀令君忧谗畏饥,托病去位,而今郗鸿豫、华子鱼为士林所鄙者也。”

你要是正经当了汉朝的一把手,那就必须得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曹操负责啦,否则难逃“不忠”之名——“名之好恶,乃在魏王一念之间矣。”曹操不是特意想利用这个机会,来搞臭你的名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