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狭路相逢(第4/5页)

骑兵开始变成了小跑,一手执盾,一手举矛,依然队列整齐,手中的尖利短矛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着寒光。

李光弼率领的这支军队是来自石堡城的天威军,最早是陇右军,长年与吐蕃人作战,也同样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配备着角弓弩,有效杀伤射程有百步之远,唯一的缺点就是上弦慢,在百步内最多只能发射两次,为了弥补这个弱点,每名唐军又配有弓箭一副,适合短距离射击,其次便是刀、矛和盾,装备齐全。

尽管这支唐军是第一次和大食人作战,但他们丰富作战经验使他们一眼便看出了大食军的优势和弱点。

训练有素就不提了,能在奔跑中保持着整齐的队列,连吐蕃人都办不到,显然他们整体配合十分娴熟,仅从这一点,这就是一支劲敌,其次他们没有弓箭,每人都拥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杆长矛,由此可推断,短矛是他们的投掷武器,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这一点上唐军略微占优,大食的马却似乎很健壮,高大强健,这比吐蕃人的高原马要厉害得多,甚至比唐军的马还要快上一筹。

但他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们铠甲,均是紧身皮甲,这种皮甲是抵不住唐军的弓箭,李光弼看出了大食军的弱点,他立刻下令道:“摆偃月阵!”

唐军军旗挥动,开始迅速调整阵型,调整成中间重两头轻,略带弧形的月牙形军阵,中间是五排,两边是两排,这样便能保证弓箭的最大密集度,而前两排的唐军则执巨盾,这是为了防御大食人利矛。

唐军也缓缓向前推进,手执弩箭,用两腿控制着战马,保持着严密地阵型,两军越来越近,嘶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鼓声隆隆作响,鼓舞着各自士兵的士气。

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已经进入唐军弩箭的杀伤范围,大食军刷地举起盾,但李光弼并没有下令射箭,他目光锐利的盯着大食人的盾,仿佛看透了这些盾牌,在百步时这些盾牌能抵挡住唐军的硬弩,唐军已经止住了步伐,严阵以待。

八十步了,李光弼还是没有下令,不少唐军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这是他们多年作战从来没有过的,竟然在八十步还没有放箭。

这时,大食军陡然加速,队列的间距开始拉大了,但队列依然整齐,这是侯梅德的高明之处,在最后关头将间距拉开,这样唐军弓箭的杀伤面积就小了。

战马奔腾,骑兵呼喊着向唐军铺天盖地杀去,六十步,李光弼横刀一指,大吼一声:“平射!”

第一排的千支箭平射而出,这就是六十步的优势,不须再射抛物线,直接平射,箭如劲雨,呼啸着向大食骑兵群射去,强劲的弩箭射穿了大食骑兵的盾牌、射穿了皮甲,直透身体,战马扑地摔倒,骑兵惨叫着从马上摔倒,瞬间人仰马翻,近二百人被射翻,大食进攻的势头为之一挫,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的两千支箭也射到了,六十步内,三千大食军损失了五六百人,就在三轮箭刚射完,李光弼立刻下令,“雁行阵!”

唐军的偃月镇忽然散开了,在大食军的短矛没有投出前,迅速向两边拉开,仿佛一支倒八字形的大雁北归,唐军的变阵令侯梅德措手不及,他本来见唐军前两排手执巨盾,似乎就是为了抵挡他们的投矛,令他心中窃喜,大食人短矛锋利无比,力量强大,没有任何盾牌能抵挡住,而唐军的阵势密集,正好让他们的飞矛雨屠杀。

可是唐军在五十步时突然变阵,侯梅德已经来不及调整了,只得下令道:“投矛!”

大食骑兵纷纷振臂投掷,数千支短矛交织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飞舞,尽管声势骇人,但大多数骑兵都是在五六十步外投掷,尽管有战马助力,但大多数短矛都没有能抵达唐军阵地,只有最前面的数百支短矛射到了,最后的部分唐军来不及分走,劲力迅猛地锐利短矛刺穿了他们的盾牌,数十名唐军也惨叫着落马,短矛刺穿了他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