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货币战争(下)(第4/6页)

胡云沛见他已经投诚,便微微一笑道:“其实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每隔三天,你要写一份关于朝廷铸钱的报告,然后会有人来找你,如果有紧急情况,你也要及时禀报。”

“这没有问题,我一定会照办!”

或许觉得自己得钱太容易,有些难为情,郑少游又道:“其实我和铸钱署的张署丞关系极好,如果胡先生需要,我可以帮忙联系。”

话说出口,郑少游便后悔了,这会毁了他的机会,他心中顿时忐忑不安起来,但胡云沛似乎没有听见他的建议,他在注视远处王宝记柜坊的挤兑人潮,回头淡淡一笑道:“我现在想知道,朝廷的新银钱已经铸造了多少?准备什么时候发行?”

郑少游精神一振,这件事他倒知道一二,他连忙道:“新银钱已经铸造了二万贯,按一比五十算,这就是一百万贯钱,如果先生需要,我可以弄两枚出来。”

“可以!那几时发行?”

郑少游想了想道:“具体发行日期我不知道,但我已得到通知,五天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八,第一批二万银钱将正式出库,我们需要到场做最后的验检。”

“五天后!”

胡云沛有些得意地笑了,这和他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完全吻合。

……

大明宫紫宸殿的御书房内,李豫正在听度支郎中第五琦的汇报,正午的阳光洒进房间,使房间变得格外温暖,李豫听着汇报,不觉有些走神了。

这两天他的心情颇为复杂,喜忧参半,喜是父亲不再过问他的政务,河西事变后,他因为没有按照父亲的计划去做,两人大吵一场,结果便是父亲从此不再过问朝中之事,募兵之权也交还给了他,仿佛就是彻底甩手不管了,这让李豫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可父亲之事刚去,他祖父,也就是先帝李隆基却又苏醒了,尽管现在状态还不好,还不能说话,但毕竟他已经醒了,这就让李豫的心中又变得沉甸甸的,仿佛加了一块铅石。

他的东宫之位虽然是皇祖父所定,但他登基却没有得到皇祖父同意,没有皇祖父的退位诏书,甚至宗室也没有同意,再退一步,连视同先帝皇后的杨贵妃也没有表态,只是被大臣们拥戴上位,这样,在法理上就有所欠缺,这也是蜀王、吴王和荆王一直不肯承认他的主要借口,他们对天下人宣布,圣上并未退位,小子安能登基大统?

实际上,三王的指责多少有点道理,按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他先作为皇储监国,等先帝真正驾崩了,他才能正式登基,而偏偏皇祖父得了那种生死不知的病,如果他二十年不醒,自己还要监国二十年不成?

正是在这种考虑下,他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正式登基为帝,他唯一的期望就是皇祖父永远不要醒来,或者就此死去,他父亲不久前也暗示过他,已经半年过去了,可以让皇祖父病逝了,就在李豫迟疑之时,皇祖父却忽然醒来,这样一来,大唐实际上就有了二帝,这将是一件极为尴尬之事。

“陛下!”

户部侍郎裴旻刚要发言,却发现李豫有些走神了,便小声地提醒他,李豫一下子醒悟,便歉然地笑了笑道:“裴爱卿请说!”

御书房中除了第五琦和户部侍郎裴旻外,还有右相杨国忠、少府监杨慎余,以及翰林大学士李泌,他们正在最后决定新银钱发行的具体措施。

自从李豫决定发行新银钱之日起,便遭到了不少重臣的反对,尤其户部侍郎裴旻的反对最为强烈,他三次上书李豫,指出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的行为,虽然眼前可以获得一定的钱财,但这获利是剥削民众所得,会严重影响朝廷的币制信誉,会造成物价飞腾,民不聊生,与他呼应,刑部尚书李砚也指出,两年前的银钱泛滥使米价翻了一番,许多中低层民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再发行劣银钱无疑雪上加霜,甚至会引发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