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重组千牛(第3/4页)

如果说令狐飞的地位稍低,话语权还比较弱的话,那么崔涣的表态便份量重了很多,随后房琯和王珙也先后表示了同意。

李亨本来是处于犹豫之间,才想和大家商量,既然大部分人都赞同把河东北部划给李庆安,李亨也就顺从了众人的意见,他随即对李俅道:“那李少卿就辛苦一趟,替我去找李庆安,就说我同意他的三个方案。”

……

随着李隆基南撤回蜀中,一场危机化解,关中的局势渐渐恢复成了正常秩序,郭子仪的军队返回了关内道,李庆安大军则向长安进发。

这天晚上,大军行至咸阳境内,天色已晚,李庆安便下令就地驻扎休息,行军了一天,众人又饥又累,便立刻埋锅造饭,安营扎寨,大营内忙碌吵嚷,格外热闹。

中军大帐已经安好了,李庆安正和新幕僚韦青平谈论着哥舒翰之事,韦青平的底细李庆安已经摸清楚了,他其实是关陇名门韦氏家族的成员,是礼部侍郎韦见素的侄子,从小在家族中长大,因为出身庶子而被家族所欺,十八岁那年便带母亲去了同州,那里有他父亲留下的几亩薄田,从此他躬身苦读,颇有诗名,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为友,虽然平时放荡不羁,但他却心怀大志,一心想做一番大事,可惜找不到投奔明主的机会。

这次李庆安回京,他便斗胆在街头放歌,终得李庆安的重视,聘他为幕僚,连连给李庆安出了几条大计,包括这次离间哥舒翰和李隆基,也是他的计策,但韦青平却没有想到李庆安竟会利用杨暄来做信使,这不仅离间了哥舒翰和李隆基,还把杨国忠也收买,可谓一箭双雕,这个结果让韦青平赞叹不已。

“大将果然目光长远,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我看不出两年,哥舒翰必死在李隆基的刀下。”

李庆安微微叹息一声道:“其实哥舒翰死不死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他手下的五万陇右军,这支军队很多人都有高原作战的经验,让他们去两湖鱼米之乡,未免可惜了,他们应该回陇右对付吐蕃才对,好在大部分士兵的家人都在陇右,我们倒要想想办法,让这些士兵都回来,就烦劳先生替我谋划一下此事。”

“大将军有令,属下自当遵从,不过请给我几天时间,让我好好想一想。”

“不妨!不妨!此事不急,可慢慢来。”

两人正在说话,帐外忽然传来了亲兵的禀报:“禀报大将军,南将军来了。”

“让他进来!”

李庆安笑了笑,对韦青平道:“我这员大将脸皮比较薄,我等会儿要训他,先生先回避一下吧!”

“好!我这就离去。”

韦青平连忙起身走了,片刻,南霁云匆匆走了大帐,单膝跪下施礼道:“卑职参见大将军。”

这次南霁云没有参加郿县的防御,他和严庄去奉天县编理新兵去了,得到了李庆安的命令,急急赶了回来。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道:“新兵情况怎么样?”

南霁云现在的军职只是中郎将,而比他还晚的崔乾佑已经是大将军了,雷万春也成了云州都督,从三品云麾将军,甚至一些他从前的手下都当了将军,这倒并不是南霁云能力不行,相反,他箭法高绝,屡立战功,对李庆安忠心耿耿,在怛罗斯战役后,他便被封为千牛卫将军,只是因为几年前的一次重大失误,使他被李庆安贬为郎将,连降三级。

大约在两年前,李庆安奇袭关中,支持李豫登基,当时在长安的流民中招募了两万军队,为安西军驻长安之军,当时李庆安离开长安时,将这支军队交给了南霁云,反复交代他要握紧这支军队,不料半年后,李豫提升南霁云为左武卫大将军,南霁云一时糊涂,便接受了任命,最后导致他权力被架空,军队被李豫夺走,事后南霁云追悔莫及,回安西向李庆安请罪,李庆安虽然饶恕了南霁云,但连降他三级,贬为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