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槐树乡谈(第2/4页)

十几名老农见百余士兵簇拥着一名大将走来,他们吓得纷纷站起身,不知所措,亲兵校尉安抚他们道:“各位不要害怕,我家大将军想和大家聊一聊,没有恶意。”

一名老者鼓足了勇气,战战兢兢问道:“请问你们大将军是谁?”

“我家大将军便是安西节度使赵王殿下,现在是天策上将军。”

这时,李庆安走过来笑道:“报那么多官名做什么?你就是说是李庆安就行了。”

众老农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大将竟然是威名赫赫的李庆安,惊得他们目瞪口呆,半天,他们才纷纷跪倒,拱手行礼道:“我们不知道是殿下驾到,多有冒犯,请殿下恕罪!”

李庆安连忙扶起众人,笑道:“大家快快起来,没有什么冒犯之罪,快快请起!”

李庆安将众人扶起,众老农见李庆安和蔼可亲,没有高官的架子,更没有传说中的那般凶神恶煞,皆放下心来,有人笑道:“殿下坐一会儿吧!”

李庆安欣然盘腿席地而坐,对众人摆摆手笑道:“大家也坐下吧!”

众老农围着李庆安坐了一圈,李庆安对众人道:“各位老乡,大家以为我是什么样子?”

众老农面面相觑,一人大胆道:“传说殿下身高一丈,青面獠牙。”

又有人道:“说殿下喜欢吃生肉,抓起一只活鸡撕了便吃……”

后面一名稍年轻的乡农笑道:“还有人说殿下晚上特别厉害……”

话没说完,众乡农一起回头向他怒视,吓得这名年亲乡农不敢吭声了,李庆安笑道:“无妨,我不会生气,说说看,还有什么说法?”

一名年老乡农苦笑道:“是说殿下精力异于常人,要夜御十女。”

李庆安哈哈大笑起来,“我哪有那么厉害,那简直是妖魔了。”

事实上,李庆安得罪了不少宗室权贵,他长期不在中原时,这些宗室权贵趁机派人在民间大肆诋毁李庆安的形象,将他妖魔化了,这些乡农今天才见到真实的李庆安,这才知道传说并不是那么回事,纷纷感慨传言的可怕。

这时,新安县县令崔渠率数百辆满载粮食及活猪的马车到来了,亲兵将县令崔渠领到了老槐树下,众老农认识他们的县令,这可比李庆安更加重要,众人连忙起身见礼。

在李庆安面前,崔渠哪里敢摆官架子,他慌忙道:“各位乡农不必客气了,请坐下!”

他却不敢坐下,躬身给李庆安施礼道:“卑职参见殿下!”

崔渠今年约三十余岁,也是博陵崔氏的子弟,他虽然年轻,但在崔家的辈分却很高,和崔涣是族兄弟,他是天宝六年的进士出身,先在河东闻喜县做了几年主簿,三年前调到新安县为县令,可谓一直在最底层为官,对底层的民生状况非常了解,李庆安专门接见他,也是为了了解河南府底层的民生状况。

“崔县令不必拘束,随意一点,请坐下把!我们大家一起聊一聊。”

崔渠提心吊胆地坐下,虽然他自诩还算是清官,但几年的官宦生涯中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让人诟病的地方,他害怕这些乡人出言无忌,把他的老底在李庆安面前捅出来。

李庆安见众人都不吭声,便笑道:“那我先抛砖引玉吧!崔县令,我想先了解一下新安县的土地兼并情况。”

听李庆安提到土地兼并,崔渠一颗心放下,虽然新安县的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但那些都是朝中权贵所为,和他关系不大,他便点点头,指着周围的田地道:“大将军看见这片田地没有,这都是上田,一亩可产稻谷三石,但这些土地都不是耕种人所有,这是荣王的田产,一共四千八百顷,向东数里的土地都是他的所有,这其实只是秋林一叶,整个都畿道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宗室权贵兼并了,有的是直接赏赐,有的是趁灾年低价购买,有的是强买强卖,就拿我们新安县来说,县志记录开元初年时还有六成自耕农,但到今年为止,只剩下两成了,而且基本上都是缺水的下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权贵们看不上眼,才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