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祸起头鱼宴(第6/8页)

德妃悲于耶律挞鲁早逝,又哀于辽国日渐衰败,而她的丈夫天祚帝,大辽的皇帝,却视若无睹,依旧打猎饮酒、寻欢作乐。而且拒谏饰非,信用小人。弄得朝廷上下人情怨怒,纲纪废弛,已呈败家皇帝之相。

德妃的心中一片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德妃死后,天祚帝越来越沉溺于游玩打猎了。

对天祚帝来说,好在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到了,天庆二年,应该是崭新的一年吧?

可是刚过完了年,就出现了一个怪事,正月,天祚帝在混同江钓鱼时,钓上了一条形状似乌龟,但却比牛还要大的怪鱼。这可是谶兆!天祚帝耿耿于怀,更加心烦意乱。群臣们纷纷进言,说此物是北疆吉祥平安的象征,天祚帝的心里却一直充满了疑惑。

恰在这个时候,萧兀纳上书说:“自从萧海里带人逃到生女直后,女直人完颜阿骨打便有轻视我朝之心,我大辽应当增加边防之兵以备不虞之祸。”天祚帝看完了奏章,便不屑一顾地扔在了一边。天祚帝哪里知道,天庆元年,萧兀纳自从被他再次下诏贬为知黄龙府事,兼东北路统军使后,萧兀纳就曾一再上书说:“臣所治之地与生女直接攘,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趁其未发,举兵图之。”可是他的这些奏章,全部被萧奉先压了下来,根本没有呈报。

枢密使、兰陵郡王萧奉先平庸而阴险,内忌外宽,一贯善于看天祚帝的脸色行事。他因是天祚帝的皇后萧夺里懒的弟弟,又是元妃的哥哥,而当上了枢密使。他看到天祚帝郁郁不乐,便怂恿天祚帝到混同江去春捺钵,也好换一下心情。

于是,天祚帝下令二月去混同江捺钵,并遣使臣到混同江千里之内的各个部落,通知他们的酋长们届时朝见。

混同江是松花江和嫩江的合称。从长白山天池流下来的松花江南源之水与嫩江之水混合而成,因一条江水浑黄,而另一条江水清澈深碧,两江汇合后流出二十余里后,才逐渐合为一色。因此江野鸭、大雁、天鹅、大鸨等水禽极多,历史上又称为鸭子河,太平四年,辽圣宗亲临鸭子河,下诏改鸭子河为混同江。

混同江江水非常深,江面宽阔,狭窄处有六七十米,宽阔处有百余米。那里不但水禽多,而且老虎、熊、鹿等野兽经常出没。江里还盛产一种每条可重达一千多斤的大鲟鳇鱼。皇帝钓得第一条鱼后,就要举行宴会来庆贺,所以称之为“头鱼宴”。宴会上,辽国的皇帝和大臣妃嫔们大吃大喝,欢歌曼舞,然后放海东青捕猎为乐,临走还勒令各部献糜鹿、野狗、白彘、青鼠和紫貂等珍奇异兽。如有违抗不从者,轻者遭到毒打,重者就会被投进监牢,甚至脑袋搬家。

二月,大辽国浩浩荡荡的春捺钵大军再一次来到了混同江。

依旧是那条混同江,依旧是那只春捺钵的队伍,依旧是头鱼宴,依旧是捕鹅钓鱼、射鹿伏虎,却因为有一个英雄人物的参加,而使得这次的宴会显得格外不同。就是在这次头鱼宴上,这个人再也不甘辽人的残暴与压迫,他勇敢地站起来登高一呼,从此率领女真人,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地推翻了辽王朝长达二百余年的残酷统治。

从而,这个人的名字也写进了历史。

对于骑在女真人脖子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祚帝来说,混同江是个绝妙的好地方。

春天,混同江青草复绿,染碧原野,芦苇抽枝,杨青柳黄;夏日,湖波潋滟,百鸟翔集,百花盛开,野兽出没;秋天,天高水阔,万鳞竞跃,虎肥鹿壮,百兽出没;冬天,冰封雪覆,银装素裹,莽莽苍苍,壮阔浩瀚。

天祚帝最希望这个时候来这里捺钵。此时,黑油油的大地上,尽管还有星星点点的残雪,但是却已经有盎然的春色浸染了这块富饶而充满了无限乐趣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