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贩卖计划!(第2/3页)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看不出袁氏的结局。

曹操一统北方之势,已无可挽回。

随着河之南的稳定,关中的平静,河北早晚会成为曹操的地盘。

但问题是,苏双与曹氏并无联系……

此前他协助刘备,后来苏家还参与了汉室和曹氏之间的争斗,已注定了苏家的结局。

若不是走投无路,他也不会想到逃往漠北。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在这河西遇到曹朋。

因为之前苏家在雒阳和曹朋之间的冲突,使得苏双对曹朋,也做过一些必要的研究。

这是个奇怪的人!

商贾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不高,颇有些受人轻视。

可这位曹友学,似乎对商人极为看重。之前在海西时,许多人以为是邓稷的功劳。但苏双却发现,海西发展最好的阶段,恰恰是曹朋在海西的时候。整合商市,建立行会,通过官府和行会之间的联合,平稳物价,产生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苏双曾与好友张世平私下里说:“邓叔孙能在海西得大治之名,多亏了曹友学给他建立的基础。若非曹友学将两淮商贾凝聚一处,海西必然无今日的盛况。”

曹朋离开海西之后,两淮行会虽然依旧兴盛,但是却再也没有大的发展。

在外人看来,海西九大行会从海西走出来,遍布两淮之地,已经是了不得的发展。可是在苏双眼里,海西行会之所以能走出海西,恰恰是曹朋给他们打好了基础。而曹朋走后,不管是邓稷,还是后来的步骘,乃至于现在的阚泽……他们延续了曹朋之前的政令,但终究比不得曹朋的重视,以至于最终被局限在徐州。

反倒是曹朋离开海西后,与陈群开设银楼,才进一步提升了海西行会的地位。

关键在于曹朋!

所以当苏双得知曹朋过来的时候,临时改变主意,希望能得到曹朋的认可!

在苏双看来,海西行会虽然发展迅速,并不是黄整那些人有本事。

同样的环境,如果换做是他苏双在海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行会的触角延伸至江东地区,乃至荆襄九郡。

当时,他和张世平说:“黄文清、潘勇之流,皆短视之徒。

曹友学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环境,可是他们却未给曹友学任何帮助。离开了曹友学,不出十年,海西行会必然衰落。若我是黄文清潘勇,定然和曹友学紧密合作,为他排忧解难。唯有得曹友学的支持,商贾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可惜,那些人都未能看出端倪……”

按照苏双的想法,行会就应该为官府服务,为官府排忧解难。

行会,不应该是独立于官府之外的机构,只能是官府的附庸。唯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官府更大的支持,获得更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苏双的这种想法,已隐隐摆脱了这个时代的官商概念,而与后世的官商,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与曹朋取得合作。

他需要曹朋这张保护伞,同样的,苏双也知道,曹朋需要他这样的商人来支持!

结果嘛……

不出苏双所料。

曹朋接纳了他苏双。

但越是这种时候,苏双就越是清醒。

曹朋接纳了他,但如果他不能给予曹朋足够的帮助,那么最终会被曹朋所抛弃。

与他而言,这万里长征他才走出了第一步。

如果想要得到曹朋的重视,他就必须要不断做出成绩……

“苏双,我现在需要劳力,大批的劳力,而且现在就要,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机会来了!

苏双轻声道:“公子想以最快速度获得劳力,还需找檀柘帮忙。”

“哦?”

“据双所知,檀柘帐下的汉奴,数量不少。”

“可是……”

“公子,檀柘乃贪鄙之人,好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