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无当飞军(第2/5页)

曹朋想了想,便点头道:“此事你只管放心,若大兄愿随行,我自无异议。”

夏侯真,这才放下了心。

又过了十日,转眼已到了二月。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曹操于邺都亲耕籍田,鼓励百姓垦荒农耕,而后在二月初八,第三次发出了唯才是举令。从建安十二年至建安十五年,三年间三次发出唯才是举令,使得天下为之震动。无数寒门士子,不由得为之心动,纷纷响应。

但是,唯才是举令,不问德行,只问才能,也造成了一些麻烦。

这一日,曹朋在后花园里正与蔡琰等人以青梅煮酒,欣赏院中春色时,忽闻家臣来报:军师中郎将郭嘉,前来拜访。

曹朋连忙迎了出去,却见郭嘉刘晔董昭等人,都来了。

迎进了书房之后,曹朋命人摆上了酒水,而后疑惑问道:“诸公何故今日,一起登门拜访。”

郭嘉面露忧虑之色,轻声道:“大王三次发唯才是举令,友学可知晓?”

“当然!”

“大王求才若渴,我等心下自然明白。只是,这唯才是举令背后,却终究是有些问题存在。自第一次发唯才是举令,大王的确是招揽到不少人才。可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麻烦。”

郭嘉说着,取出一摞信函,递给了曹朋。

曹朋接过来,打开一看,全都是关于各地官员的报告。

其中有不少报告,是说一些官员贪赃枉法,聚敛钱财,勾结当地豪强,为非作歹。

董昭沉声道:“友学,唯才是举固然好,然则这良莠不齐,难免有人作乱。才能,固然重要。可若是没有德行严加约束,才能越大,造成的害处也就越大……这栋陈矫送来的奏表,言当地官员,枉法作为。而那人正是首次唯才是举令发放后,前来投效之人。此人才具是有,但德行有亏。若为辅官也就罢了,还能有所约束。可而今为一方县令,却真真个令民不聊生。”

看得出,董昭对唯才是举令,颇有抵触。

而郭嘉等人,也对这件事感到担忧。

沉吟片刻,曹朋道:“诸公之意……”

“友学,我们准备联名上奏,与大王说明此事。这才具固然重要,可是却不能一味只看才具,而无视德行。殊不知,有德无才固然有害,有才无德,同样害处甚大。此事,不可以不小心。”

曹操刚发出第三次唯才是举令,郭嘉等人便要上书反驳,有点打脸的意思。

曹朋眉头紧蹙,半晌后问道:“荀尚书可有主意?”

“文若也觉得,此事不可以不加以防范,否则危害甚巨。”

“那你们,可有了方案?”

“这个……”

郭嘉苦笑着摇摇头,“若是有了方案,何至于如此为难?”

唯才是举!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着实也是个麻烦。

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究竟孰优孰劣,恐怕也难以说个清楚。曹朋知道,除了这方面之外,还有一件事,便是那些豪门世族的担忧。大量启用寒门,势必会造成豪门世族的利益流失。曹操和世族间的关系很微妙,即需要相互利用,也要相互提防,所以纠缠在一起,麻烦很多。

曹朋道:“此事,最好还是慎重为妙。大王方发唯才是举令,便要上奏令大王取消,岂不是朝令夕改,更使人不服?与大王颜面,同样无光。此事最好是能等些时日,同时想出妥善办法解决,否则不要冒然上书,弄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徒增不快。”

郭嘉一蹙眉,“那这些个官员,如何是好?”

“在没有妥善解决之道前,我以为对事不对人乃上上策。加强监管,若遇到为害乡里,贪赃枉法,荼毒百姓之流,当以酷刑处置。虽未必能完全杜绝,也能使其有所收敛……诸公,以为这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