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江山一盘棋(三)(第2/3页)

这图,是刘身必带的物品,专门有亲兵负保管。刘话音未落,就见亲兵捧着一卷地图,走进囚室之中。刘+把地图展开,正是山东与关中的地形图。刘+飞快的扫了眼,“若是如此,我当出兵陕,以据关河之肘腋……进,可兵发.+池,虎视~阳;退可据守函谷,扼关中之咽喉……子房先生,不知所言,可正确否?”

张良的眼睛,蓦亮了!

他只开了个头,本有考验刘意。

若是刘邦在,会理解他的想法;刘邦却不能如刘这般,不但理解,甚至将细节谋划出来。

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刘所说的策略,与张良不谋而合。

陕,在后世属河南三门峡所辖。

而‘陕’的字面意思中,本就有关隘之意,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这陕县位于山山岭怀抱,是豫西(亦即~=阳)和渭河平原的咽喉,故而‘陕’字为名。早在一百七十年前,就属于大秦治下,由秦孝公所置。自孝公之后,陕县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

大秦兵出函谷关,需以陕县为桥头堡。

六国兵临函谷关,也希望以陕县,作为一个撬动关中的支点。

以说,在关中老秦和山东六国的博弈之中,陕县是一要的棋子。

然而在始皇帝横扫六国,统一了天下之后,陕县的重要性,就渐渐的被人所忽视掉了。

在周章攻破函谷关的时候,公叔缭曾说过:“周章运气太好,也是函谷守军太过松懈。他绕陕县攻伐函谷关,若是先帝在位时,只需区区万余兵马,就能让他百万大军~<橹灰飞烟灭。”

由此,可见陕县之重要性。

这也难怪,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正处于一个人才凋零的时期。

周章,不过一昔年楚军的中层军官,乃至于项籍,也是精于战术,而战略之人。这许多人,在有意无意之中,忽视了陕县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各路诸侯忽视了,甚至连秦人也忽视了。

张良重提陕县,无异于给刘打开了条思路。

他沉吟片刻,接着说:“我以一军,占领陕县之后,轻兵出击,再取风陵关,先生以为何?”

这风陵关,相传是以轩辕黄帝麾下大将风后之陵葬于此,而,后世有称之为风陵渡。

此也是河东关中与三川郡三交汇之所,乃兵家要地。

战国时,秦魏两国多次在风陵渡交战,以争夺关中河西之地。如今,已经被人们所忽视。

刘+若得风陵渡,就等于连接起河东河西之地,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张良的眼睛,更亮了……

他喜欢这种感觉,|合拍的感觉。

当初他选择刘邦为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邦和他的合拍。而如今看来,刘似乎比之刘邦更能理解他的意图。与这样的人君合作,想必会非常的快意。张良脸上的笑意,更浓。

其实,自他被俘那一天起,张良就在考虑一个重要的问。

是生,亦或者死?

生,很简单。

他相信自己若是要投降刘,刘绝不会推拒。可问是,若他不能得刘的重用,活着又有何意义?死嘛,就更容易了!在被押解咸阳的途中,张良至少有一百个机会,自尽身亡。

然而他刻苦修学,还没等施展出来,就一命呜呼,岂不是遗憾?

此时的张良,与十五六年前的张良,思想已经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韩王成死后,张良的触动很大。他从狭隘的消灭老秦,复韩国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逐鹿天下之上。

这也是他选择刘邦的重要原因……

他询问刘,是考核刘+是否能符合他心目中的人君要求;他询问陆贾叔孙通,是想要知道,在刘的麾下,是否会有人制约他的发挥。很好,刘+的反应不差,而陆贾和叔孙通的回答,也让张良感到满意。当然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如陆贾或者叔孙通那样得刘+的信任,想要达到自己在刘邦帐下的地位,只怕不太现实。因为,从陆贾口中,张良得知了蒯彻和陈平的存在。这谋主之位,只怕难以得到;不过被刘所倚重,倒也不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