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尽得圣心,撼张不难(第2/3页)

事出突然,崔泰之此前只说是宋璟和杜士仪的联名奏表到了,余者却不好说得太详细,因而听到账册二字,他不禁面色一变,想要给张嘉贞使眼色却也力有未逮,只能在心里干着急。果然,他就只见李隆基听得账册二字,仅仅是微微蹙眉,令人从张嘉贞处接过账册,随手展开翻了一翻就撂在了一旁。

张嘉贞显然没料到天子竟是这般漫不经心的态度,当即正色说道:“虽则首告是否属实未必可知,可事出重大,总该让宋开府和杜拾遗彻查清楚,否则若是宽纵了大逆罪人……”

“卿为宰相,应该理会的是天下大事,西京长安那逆谋已经告一段落,何需卿一再劳神?”李隆基面色虽然和煦,说出来的话却并不和煦,“权楚璧这假贷的账簿,宋广平和杜十九郎已经联名奏表陈情,朕已经知之甚深,不需要卿再痛陈利害了!须知西京重地,民心安定为上上,构连大狱为下下,宋广平和杜十九郎言行举止深得朕心,你无需再多言了!”

张嘉贞这才知道自己留着王守一悄悄拿出的东西作为杀手锏,可结果竟然捂得太迟了,一时又惊又怒,待再想说权楚璧同党有人尚在洛阳,那马球赛兴许有人混入,他陡然醒悟到姜皎已死,王怡被贬就有很大程度是构连姜皎之故,他不禁异常后悔自己为求稳妥,不曾在姜皎未死时就先捅破此节。于是,他连此前通风报信含糊不清的崔泰之也一块给恼上了,告退出殿的时候甚至根本都没看上崔泰之一眼。而后者虽觉冤枉,隐隐之中却也不无懊恼。

等到这两人双双告退,李隆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抓着扶手的手不知不觉便攥紧了。当初从张嘉贞之言杖责姜皎,又将其贬至钦州恶地,他自是心头气怒交加,可等到人启程之后,他便不知不觉渐生悔意。可身为天子决不能朝令夕改,他也就安慰自己放下了此事,可谁曾想姜皎的死讯不过十数日便报到了他跟前,而王怡竟然紧跟着报称姜皎和长安城那起谋逆未遂案子有涉!

这一环紧扣一环,倘若不是姜皎死在路上,倘若不是杜士仪强项不屈,兴许他还得过上更久才能察觉到!这宫里宫外的这些人……简直当他是可以轻易蒙骗的三岁小孩不成!

洛阳宫神居院中,当连月以来屡受打击,已经消瘦了一大圈的武惠妃辗转得知,宋璟和杜士仪快刀斩乱麻了结了长安城中的权楚璧之案,天子深为赞赏,只令在已死的权楚璧权梁山李齐损之外,处决首恶七人,其余从者或流配或杖刑,为胁从者宽宥不问之后,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这些天来的第一丝笑容。

“惠妃,大家此举,是不是说……”

“没错。三郎又不是没经历过大风大浪,怎会被人一直蒙骗下去?姨父之冤,他现如今应该已经察觉到了。”武惠妃露出了一个极其苦涩的笑容,但旋即便露出了森然冷色,“阿王斩我臂膀,又想趁胜追击赶尽杀绝,立威于朝堂后宫,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好了!我偏偏不让她如意,索性什么都不做,是非曲直三郎总能明辨清楚。说起来,杜十九郎真心难得,前后两个人情,我都记下了!”

长安光福坊的姜皎宅,原本是西京有名的豪宅之一。景云年间睿宗李旦登基,姜皎初贵,曾经由李隆基亲自奏请,将在姜皎宅院以南的永寿公主庙赐给姜皎为鞠场,宠信可见一斑。然而,如今宅邸还是从前那般富丽堂皇,但四面却已经挂起了白幡,从内到外一片素裹,家奴部曲的脸上无不是一片沮丧悲色。

若只是主人逝去也就罢了,可主人乃是杖责贬斥之后死在路上,倘若不是天子尚有念旧之心,只怕就要葬在他乡了!现如今长子姜度扶柩而归,在家设下灵堂,可这头一日来祭拜的除却亲友,余者寥寥,人情冷暖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