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2/3页)

这便是委婉表示,鲜于氏准备真正在蜀中落籍。对于这样的陈情,原本只以为鲜于仲通跟着杨銛前来见自己,是为了自荐抑或其他原因的杜士仪,立刻不复起初的轻松。刚刚那四个老狐狸固然不容易打交道,眼前这个看似倨傲实则细密的年轻人,同样非同等闲。

因而,尽管他还是刚刚待客那般有些随意的坐姿,口中问出来的话却不再像起初那样漫不经心:“鲜于氏寄籍的应该是阆州?”

“是,阆州四面环山,又有江水绕城而过,要说自然是得天独厚。可鲜于氏寄居的新政县,却并非田土丰广之地。再加上益州成都之名冠甲蜀中,所以鲜于氏光是在这益州蜀郡一地,这些年就办下了上万亩良田。”

尽管如今的租庸调是按照丁口户等来算,但等闲大户最忌讳的就是搬出家中底细,鲜于仲通却这样高调,别说杜士仪,就连与他见过数面后却不过情,不得不答应带他走这一趟的杨銛也不禁为之侧目。

而面对杜士仪那若有所思的目光,他便坦然说道:“鲜于氏虽豪富,然则一直为成都四大家排斥,就如同四境客户,和本地人时常有这般那般矛盾,朝廷稍有动静便流散各方,飘零无居所并无区别。我得知明公和宇文中丞相交甚好,故而今日贸然请见,只希望朝廷既然对客户多有蠲免,那对籍外田土征税时,也请对居人和客户一视同仁!”

杜士仪这才算是明白了鲜于仲通今天前来的真正缘由。就如同成都四大家这样的本土豪强不忿客户免税,所以对于境内的那些公共事业建设全无热心一样,如鲜于仲通这样寄籍蜀中的衣冠户,在此前宇文融主持的扩地行动中,却不像本地豪强那样都能及时躲过。客户的赋役是蠲免不错,但括田之后上册田亩的户税和地税却逃不掉,而其所言那万多亩良田,恐怕不少已经上了籍册,已经不得不受征税了。于是,他在思量了好一阵子之后,最终又问了一句。

“此前成都一地所括的客户有一千二百余户,所籍外田我如果记得没错,应该只有……四五千亩?”

杨銛这时候方才终于意识到鲜于仲通啰啰嗦嗦说这么一大堆,竟是为了说明这些,他一时也立刻提起了精神:“明公,这四五千亩中,多是客户籍田,可那些本地的豪强大家,隐匿田地何止这些!”

刚刚是本地豪族指摘客户,现在鲜于仲通和杨銛两个寄籍的衣冠户,却又指摘本地豪族,杜士仪一一细细听着,却并没有立时表态。

等到不痛不痒地说了自己一定会细查后,送了两人到二堂门口,望着这两人联袂离去的身影,他再一次感到,宇文融那看似立竿见影的括田括户行动背后,实则是朝廷抑或者说天子李隆基急于见效益的热炭团心思。而如今天下升平,即便均田制已经日渐瓦解,可要说赋税进项并没有少到入不敷出,既然如此还急着要用钱……

他猛地想到了即将开始的封禅泰山,再想到李隆基当初驾临丽正书院时,频频说到武功之外同样重视文治,如今文治倒是能够见到进展颇快的大唐六典,可武功却说不上多出色,而且都是针对叛胡的反击,只怕没法满足想要主动出击求边功的李隆基!

而倘若打仗,那就是要钱!

而宇文融给复五年,也就是蠲免赋役五年的宽限政策,在现有举大唐上下一下子括出八十万户客户的情况下,极可能五年之后,出现巨大的反弹!也就是说,五年之后,那些需要重新再登记户籍的客户,为了逃避赋役,十有八九便会再次出逃!

“原来是矛盾日烈,怪不得主客纷至沓来,彼此指责不休……”

杜士仪思来想去,便起身去了已经收拾好的书斋,却是一落座就先叫来了田陌。嘱他后头菜园全都交给他去侍弄之后,他却又补充了一句:“蜀茶颇为出名,如今马上就要天寒地冻,种不了什么东西了,你不妨去打听打听附近那些茶园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