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来自老百姓(第2/3页)

卫螭仔细看了看,看得一头雾水,苦笑道:“这是不是太难了点儿?有基础的人,理解不难,像我这样儿,还不是白瞎?话说,我记得中医断病,不是用什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吗?记得以前陪我老妈去看中医,人家嘴里说地都是这些。”

谢玖道:“嗯,那叫八纲辨证,那个更简单一些,我只知道有这个方法,具体不清楚。只是以前听朋友说过,八纲更好理解,要不,你给孙大大说说,让他研究一下,能提前出现的话,对中医地推广,应该有些帮助。”

卫螭点头同意。第二天,还真就把八纲辩证摆给孙思邈听,又把谢玖拖来,仔细给孙思邈讲解。孙思邈听了,若有所思,道:“这八纲辩证从《黄帝内经》中倒也有迹可寻,《伤寒论》中也有,只是没这么具体,容愚兄思虑一番,这种方法,确实比六经之说更容易理解、接受。”

说到这里,孙思邈突然一笑,对卫螭和谢玖道:“弟弟和弟妹或许真是愚兄命中地福星,在二位的提醒和指教下,愚兄医道大进,有许多东西,总是能触动愚兄,如针灸铜人,又如八纲辩证之说。时也,命也。”

卫螭憨笑着搔搔脑袋,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还是谢玖微笑道:“大哥勿要那么说,大哥也帮了我们不少,且不说别地,只说大哥无私的传授我与四郎医术,就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卫螭赶紧接道:“就是,大哥,以我们的关系,那些话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医生,都爱好医学,只要是对医学发展有帮助的东西,不用计较那么多。”

因为有了这八纲辩证,孙大大要把六经辩证收回去,说是要重写,被卫螭阻止,问孙思邈:“大哥,能不能把八纲辩证当基础课,六经当高一级的课程?我觉得,两者都学了应该更好一些吧?咱也不用有了一个就抛弃另一个,是吧?”

孙思邈略一沉吟,赞道:“弟弟所言甚是。那好,六经之说就留到学了八纲辩证之后再教授。”

说完,孙思邈兴冲冲的跑回他的小院翻医书去了。卫螭这边,宫里来了口谕。让他进宫参加关于他要建立医学院的朝议去。

卫螭赶到立政殿,三省六部的大臣都在,承乾太子也在。话说,李二陛下最近上朝也好,什么也好,都让承乾太子跟着,看来是要亲自教导承乾太子关于政事上地东西了。卫螭估摸。或许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承乾太子并未失宠的姿态,让某些人断绝不该有的念头。卫螭觉着,这样挺好。

“叩见陛下。”

“子悦来了。坐吧,朕要你听听诸位大臣的想法。”

其实卫螭地说法,李二陛下很感兴趣,否则,也不会让卫螭专门写个计划书上去给他看了。只是,这个计划书的说法,在几位大臣那里,得到了坚决的反对,其中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学大家为首的几位儒家子弟们,反对最坚决。

孔颖达首先道:“卫大人。你的和平演变的说法,老夫深表钦佩。于我儒家圣人教化之道颇为相属。只是,圣人教化化外之民。知礼、明理。《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颖达引经据典,说了一大串,眼带笑意地看着卫螭。卫螭虽说学问不好,但这段话却听明白了,人家孔颖达是在嘲笑他是小人!

卫螭不乐意了,道:“孔大人,在下学问不好,您也别拐着弯儿的骂我是小人,好吧?你们儒家的孔圣人,是有好学问,只是这态度,在下却非常的不赞同,看不起老百姓?行!孔大人,在下没学问,不会讲啥之乎者也,不会文言文,只问您一句大白话,孔大人身上地衣裳,口中的饭食,从何而来?还有那些笔墨纸砚,又是从何而来?小人……哼哼,没有那些孔大人看不起的小人,请问,孔大人还有力气在这立政殿上,笑话卫某是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