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第5/5页)

这并不是说没遇到赏识之前的李白及王维、白居易等人诗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人微言轻,由此也就愈发显出引荐人的重要性来。

想到这里,唐成继续往下穷索追问,引荐人为什么重要?指导写诗?狗屁!以上这几对里面,若论作诗,除了韩愈之外,其他如歧王李范、令狐绹,甚或同为诗人的贺知章、顾况比之王维、李白、白居易和李商隐都差得远了。抛开这个不论,那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掌握了在文坛的话语权。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人因为他们的身份,所以他们说话有人听,而对于初出茅庐的王维等人来说,即便诗写的再好,没人愿意听你的诗也是白搭,好酒最怕巷子深,巷子太深走不出来的话,再好的酒也给捂臭了。

由孟浩然所说想到引荐人的重要性,继而由引荐人想到话语权,最终唐成准确的把握住了成名所需的本质因素——发声渠道。

若让他去走孟浩然所说的传统路子,唐成还真是敬谢不敏了,说好话,给人当跑腿办私活,年节送礼,这事儿听来就头大,对于他这等自我意识空前强烈的八零后穿越人而言,想都别想。就不说这个,求人的滋味岂是好受的?

既然不愿走这条路,那就只能自建发声渠道了,只要有了受自己掌控的发声渠道,再要求名就是易如反掌,不仅能想什么时候出名就什么时候出名,而且是想让谁出名谁就能出名!

何仲达等人为什么这么牛,这么肆无忌惮,还不就是因为他们居高声自远,掌握着道城文坛最为重要的发声渠道!

“求人不如自己!个人的命运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来的踏实。”想清楚想明白之后,唐成将适才在何园所受的郁闷化作了恶狠狠的一句话,“孟少兄,咱们得自己找一个能将诗作广为传诵的路子才成,没得再受今天这样的鸟气。”

“唐兄好豪气。”孟浩然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此事谈何容易呀。”

是不容易,毕竟这是唐代,比不得后世的资讯发达和传媒众多。

“是不容易。”唐成想了想后,顿住步子一字一顿道:“不容易却不是不可能,孟少兄,我一定能找出这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