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第5/9页)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贬高祖入蜀,以章邯三降将封爵关中,势要围堵高祖,若依此时势,高祖何能图谋中原?然高祖立志天下,不为险恶所迫,封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出关中,与项羽逐鹿中原,终在垓下一定乾坤,正为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庞统重复了一声,“天下时势所定,强力撑持,不得天命权势,怎是明断,高祖能得天下,全凭其顺应时势!”

相比庞统的激切,诸葛亮语气很平缓:“当高祖东败彭城,几没项羽之手,时势何在?若要应时势,高祖当拱手称臣,服膺项羽!”

“王莽篡汉,便是不应时势,若是能造时势,他如何会身败名裂!”庞统提声道。

诸葛亮依然平静:“王莽篡汉,民不聊生,乃有绿林赤眉揭竿而起,是其行止横暴所致。故而光武竖复汉旌旗,光武雄才大略,英姿勃发,因之能重践汉祚。当其昆阳一战,身遇新莽十万大军,诸将畏懦不敢进,光武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大破新莽,伏尸百余里,若无其当机立断,果敢行人谋,何能一战而震慑群雄,成其兴汉基石!

“若一定要顺应时势,我倒要请教士元,如何求征时势,所谓应天地顺阴阳,乃卜筮之语,如此而来,人力皆为虚妄,凡遇一事,只用坐等时势从天而降。但即便卜筮,古也有卜人、筮人、卿士、庶人、君王五者合议定贞祥,所谓行人事谋人力,时势本是人为,拘于时势,百事无成!”

诸葛亮居然把他的见解说成是星象占卜!庞统突突地冒了一团火气,只碍着人前,没有立刻发作出来。

“英雄常起于微末,微末中可见煊赫,伟业皆在人为,天下形势分割,全在人力所致。从来没有可坐等大业之事,此为虚诞,非可从之!”诸葛亮继续说。

庞统讥诮道:“英雄起于微末,孔明自可择一微末,看能否成就大业?至今,汉室倾颓,孔明正可拔幽微于偏巷,重振炎汉!也不负你平日管仲、乐毅之比!”

诸葛亮正声道:“士元怎可瞧不起微末?易曰:‘潜龙,勿用’,‘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敛其锋芒,收其锐气,乃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待精气强足,终会一鸣惊人。士元熟读诗书,难道不闻过刚易折、以柔克刚的道理吗?”

他的声音渐渐高而疾:“再者,汉室倾危,我等汉家子民正该尽心力匡扶社稷,何以面露讥讽,不以为然,视汉家宗庙为噱玩之器!”

庞统的脸唰地白了,他很想强起争辩,可目下论战分明,他不仅在道理上,还在气势上都输给了诸葛亮,再辩下去只会显出他没风度。他忍了又忍,拽着手指恶狠狠地抿着嘴巴,斜眼又看见徐庶满脸幸灾乐祸地晃着脑袋笑,更是满肚子火苗子乱窜。

“时势为天命,亦为人谋,不可偏颇一方,你二人各执一端,皆不能说服对方。”观战许久的庞德公发话了,他指指庞统,“然论辩上是孔明占优,你该当认输!”

庞统无奈,恭敬鞠躬:“是!”转身对诸葛亮一拜,“孔明辩才出众,统甘拜下风!”

诸葛亮回拜:“士元谦让,亮强词以争,侥幸占了上风,论辩为口舌征伐,若其中有一二得罪处,望士元见谅!”

“好,这才是辨说风度,有气量!”庞德公笑吟吟地赞道,他转头对司马徽道,“水镜以为如何?”

司马徽含笑:“卧龙为辅相之才,凤雏具贤良之识!”他对两个人都下了赞语,但其间已分了高下,诸葛亮是相国才干,庞统只是贤良方正。

庞统心里的滋味很复杂,他对诸葛亮的感觉始终摇摆不定,起初以为这人趋炎附势,为攀龙附凤出卖亲生姐姐,再把自己卖给黄家,瞧那谄媚势头,大约不日便将成为荆州牧的座上客。可令他困惑的是,诸葛亮一直没有出仕,甚至风闻他还拒绝了刘表的数次辟举,他兄长在江东过得风生水起,也不见他渡江去谋事,他似乎甘愿在隆中做农夫,每日除了种地,便是读书,这让庞统困惑起来。他猜不透诸葛亮的心思,他以为诸葛亮不是甘愿埋首林泉的隐士,从这些年别扭的相处中,诸葛亮的才干和抱负都有目共睹,他偶尔也会动心钦佩一次,可他不愿意承认诸葛亮比他强,他们之间互有千秋而已,某些方面,他自负地以为诸葛亮不如他。可如今似乎那点强项似乎也不行,他总是输给诸葛亮,在众座之中屈居下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让他越发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