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云长中计调兵,诸葛亮忧心荆州(第2/4页)

天气凉得透了骨,花木都脱光了旧衣,剩下个赤裸丑陋的躯干在风里瑟瑟发抖,轻推开门,刹那的寒意渗进衣服,针似的扎进骨头里。

“要变天了!”修远搓着手,跳起来跺跺足,似乎想要甩掉袭上身体的寒冷。

诸葛亮从案后抬起头,微微一笑:“哪里冷成这样了?”

修远呵了一口气:“冷!冻着骨头了!”

“还没入冬呢,你便不能耐冷,待得大雪漫天,看你怎么熬过去!”诸葛亮口里说着话,手里还在理着案上的卷宗,一卷卷打开察看是否都已批复完善,查阙补漏。

“磕磕!”门外有轻轻的敲门声。

修远开了门,来的是掌册主簿,怀里捧着一扎卷宗,这是今日需批复的事务文书,汉中王特饬由诸葛亮持掌政务,凡是重要事务必须过他的手才能通过。

厚厚的卷宗摞在案上,诸葛亮轻轻一点头,主簿躬身下拜,默默地退了出去,他只负责交付文书,不敢打扰诸葛亮做事。

诸葛亮将昨日的文书搬下书案,让修远整理分类。文书按照事务紧急依次排列,一般紧急文书的封头会贴有红色标签,次要的贴蓝色标签,普通的为黑色标签。标签一律用裁成三角的布块,无论益州抑或荆州,还是汉中,这个规矩都一如既往不可更改。

诸葛亮先取出贴红标签的文书,一卷卷展开细看,紧急事务必须当机立断,不可随便延误,他拿起毛笔,轻一濡笔,牵过衣袖,在文书的最后落下干净清爽的字。

修远蹲在地上理旧文书,一册册卷好,用细丝带捆了个结实,弯身蹲了太久,不免腰腹酸痛,直起身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哪知手臂画出去的弧线太大,胳膊肘子扫在案头的卷宗上,只听“啪啦”一声,卷宗从案上倒了下去。

“啊呀!”诸葛亮沉声一喝,修远吓得不敢做声,手忙脚乱地捡卷宗,一册册往案上摆,也顾不得文书的紧急顺序。

诸葛亮埋怨道:“总是这般毛手毛脚,幸而是未加批复分类的公文,不然你又得费了我多少时间!”

修远不敢辩白一句话,诸葛亮很少生气,可发起火来,总让人心生忌惮。

乱七八糟的文书堆叠得一案皆是,诸葛亮沉着脸重新将文书分类,手指捋着每一册封头的各色标签,摆下左中右三摞。

“先生……”修远惶恐地喊着,将地上的最后一册文书交给诸葛亮,眼里扑闪出愧疚的泪光。

诸葛亮瞧他窘迫不宁,心里一软,安慰道:“罢了,以后注意就是,做事说话宁愿慢一些,也别毛躁着只管往前冲!”

“哦!”修远小声地答应着。

诸葛亮举起那册文书,封头贴着黑色标签,他正要将这文书归类,蓦地却停住了手,文书封条上的一行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前将军臣关羽上。

关羽……莫非是关羽送来的军情呈文,那又为什么贴着黑标签,难道事务并不紧急?如果是荆州本地民生事务,一向由关羽自行处理,一般不会飞书传来成都,只有军政大事才送来请旨。

纷繁的念头倏忽闪过,他也不想分门别类了,索性撤了这文书封泥,哗啦啦抖开竹简。可才看得几行,已是惊得神色一怵,将文书匆匆一抓,噌地跳起来,快步向门边走去。

“先生,你去哪里?”修远见诸葛亮神色有变。

诸葛亮在门口一停:“我去王府,你将这些文书分好!”他没有时间多加详说,推开门急匆匆地走出去。

好大的风迎面吹荡,他下意识地举手一挡,这才意识到自己竟忘记了拿羽扇。他来不及返回去,只管顶着大风一路急走,直奔到大门首,登上门棚下停靠的马车,对车夫说道:“去汉中王府!”

车夫见他神色匆忙,知他有紧急事情须立刻面见汉中王,随即猛扬缰绳。马车压过门前的石板路,向东疾驰出去,一条街行到末端,朝左边一拐,不过百米即是高牙飞檐的汉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