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蛇出洞卤城获大捷,中军论兵将帅生分歧(第9/10页)

魏延的用力地点点头:“对,丞相可于斜谷出疑兵,吸引眉县以西魏军,延则与丞相东西呼应。待长安攻破,两处夹击,关中尽为我所有!”

诸葛亮平平地说:“那么,文长需要多少兵力?”

魏延自信地说:“万人足矣!”

诸葛亮又问:“需要多少日子?”

魏延略思考片刻,说:“不超过十天吧……”

诸葛亮一笑:“若是十天之内不能进逼长安呢?”

“应该可以,我军出奇兵,潼关和长安守将必无准备,兵贵神速,十天之内一定可以攻下,甚至能更早!”魏延越说越高兴。

“好,兵贵神速!”扇柄在地图上从潼关滑向洛阳,诸葛亮说,“文长有没有想过,如果十天之内不能兵临长安,那么,东线洛阳会立刻遣兵救援,西线陇右也当分兵出击,文长便是前有险关,后有追兵。而亮这里纵算拼全力阻击陇右,怎有余力解除东线之急,到此危急之时又该如何?”

魏延不服气地摇摇头,手指头戳戳潼关的标志:“丞相应信得过魏延,我说十天还是浮着算的,试问当年韩信若不行这一步险棋,怎能击败项羽!”

“此一时彼一时!”诸葛亮语气很平实,“韩信当年出奇兵下潼关,攻长安,皆因雍王章邯轻敌,后虽提兵自汉中来救,但秦兵无心恋战,一战便败局已定。如今的魏军并非秦朝囚徒,文长不可以韩信故事和今日魏军相提并论!”

他稍稍顿了片刻:“而且,曹睿不是项羽,魏国不是西楚,昔日项羽虽貌似强大,但他暴戾无德,西楚早成分崩离析之象。各地诸侯国皆心怀异心,高祖一旦兴兵,不是作壁上观,便是斩旗倒戈,今日之魏国政局平稳,并无动荡俶扰,我们以一州之狭对决九州之广,岂能轻敌!”

“天下大势虽不同,但奇兵之效可重复,所谓兵不厌诈,古之良谋,今日为何不能采用?”魏延坚持道。

“子午谷险难而不易行军,倘或魏军设伏要隘,我军还未出险道,便已被歼灭,又谈什么奇兵袭战!去年曹魏三路大军挺进汉中,其中张郃就是险行子午谷偷袭我军,魏军并不是不知道子午谷,否则为何别路不走?韩信故事天下闻传,我们知道,魏军也知道!”

魏延一怔,终究是不肯认输,倔强地说:“丞相之言虽是,但子午奇兵非徒行险道,更求的是奇袭之效。所谓避开曹魏主力锋芒,忽袭下长安,重锁潼关,扫平关中!”

诸葛亮摇头:“曹魏自我军首次北伐,深知雍凉重镇关切命脉,已调离怯懦无用的长安守将夏侯楙,一直以重兵镇守雍凉,而今屯守长安者又为司马懿。倘或昔日对夏侯楙尚有三分胜算,对司马懿,文长可许此豪言否?若无十分胜算,长安难取,潼关难锁,曹魏一旦以重兵压阵,岂非全军覆没?”

魏延被问得哑口无言。如果说他最先提出奇兵攻关中策略,是考虑长安守将无能,蜀军有不战屈人的可能。而今随着北伐战事频繁,曹魏加紧了对雍凉地区的兵力部署,今日的长安已不再是过去的长安,曹睿甚至把司马懿调入雍凉地区,坐镇西北对付蜀汉。在曾经可能拥有的最好的机会里,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子午奇兵之策,当机会变得艰难时,诸葛亮就更不可能允可了,这让魏延备觉无奈。

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文长,如果真的派你兵出子午谷,一万士兵哪里够用,非两万人不能定长安。但如此一来,我军兵力分散,应变之际捉襟见肘,你学韩信奇计,难道不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手中无兵,拿什么去和魏国争天下?”

魏延埋了头,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了。蜀汉能出战的士兵全部加起来十五万有余,二分之一的要分出来守卫各地险要关隘,因此诸葛亮带出来北伐的军力总共只有八九万,每每到用兵之时,必定百般计较,一兵一卒都要用得恰到好处。临到出战前,诸葛亮一定会对领兵将领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谨慎用兵,不要为争一时意气牺牲士兵性命。他改进连弩,演练八阵,皆是为了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如今魏延提出兵行险棋,万一失败了,几万士兵的生命便要白白牺牲,蜀汉又去哪里补充兵源呢?到时候,不仅是兵败,亡国也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