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1章 情况有变(第2/3页)

京师有宵禁,不能半夜出来,虽然可以留宿,到底还是有许多不方便。

但有东厂督主在这里,那真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那巡城的兵丁、趁夜的捕快,听得这边喧闹都过来看看,等弄清是厂督在听戏,全都把舌头一吐,能躲多远躲多远。

众人尽兴高乐,秦林和徐辛夷小酌微醺,被撺掇着上台客串了一场《醉打金枝》,登时博得满堂彩。

所有的人都高歌欢笑,秦林和徐辛夷也柔情蜜意,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断了南戏班子的丝竹之声。

东厂丑科管事曹少钦率领番役直冲进来,门帘被掀开,冷风吹在众人脸上,变成迷惑和错愕。

秦林眉头一皱,知道一定是发生了要紧的事,他对曹少钦使个眼色,意思是问他方不方便当中说出来。

曹少钦没有丝毫迟疑:“启禀督主,徐老先生出事了。”

什么?秦林站起来,“带我去。”

“我也去。”徐辛夷牵着秦林衣角,夫唱妇随。

……

时间回溯到下午,秦林和徐辛夷在京师城外,玉泉山北面狩猎的时候。

徐文长引着两名青衣小帽的仆从,宽袍大袖,飘飘然走在西直门大街上,脸色微红,已有六七分醉意。

中午,赵锦在家置酒款待诸位心学同门,宋应昌、周希旦、陈与郊等等心学弟子全都在座,大家一个劲儿地给徐文长敬酒,谢他为师门奔走,终于奉阳明先生从祀孔庙,又替何心隐平反昭雪。

这些大人先生们毕竟是正途出身的文官,在秦林这个督主面前,实在不好太过谄媚,但徐文长就不同了,既是同道中人,又是老资格的头号江南才子,辈分虽然和宋应昌这几位一样,但年纪和王阳明的关门弟子赵锦相比,也小不了几岁,众人便把感激的话,一股脑儿的倒给他。

徐文长好久没这么高兴了,能够在临别之际为秦林再立一功,又替师门完成了夙愿,可以了无牵挂的奔赴塞外,实在是再完美不过的人生谢幕。

所以,他喝得有点醉了。

一名穿青袍、扎英雄巾的壮汉骑着骏马从后赶来,看见徐文长背影就面露喜色,赶紧翻身下马,连声叫道:“老师,老师,徐先生!”

徐文长睁着醉眼瞅瞅,咧着嘴笑:“子茂,是你呀……近来事忙,刚和赵都堂奉阳明先生进孔庙,你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和秦督主细说。”

秦林如果在这里,定能认出这大汉就是那天申时行府前所见,身材魁梧、有卓尔不群之态的二品武官。

李如松,字子茂,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长子,以武进士出身,三十多岁做到正二品都督佥事,刚刚卸下了山西总兵官的要职回到京师。

当年徐文长在吴兑幕中效劳,襄赞俺答封贡之事,然后游历边塞期间,受到李成梁的盛情款待。

时人推许俞龙戚虎,但实际上俞大猷爱惜羽毛,在建功立业上远不及戚继光,其余的麻家将麻贵、刘綎刘大刀、老将邓子龙也稍逊一筹,能在功业上和戚帅并列的,只有辽东李成梁。

李成梁军事生涯的前半段,是一串接连不断的辉煌胜利,镇守辽东二十年间,屡克强敌,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大败图门汗,阵斩泰宁部速巴亥,先后拓疆土七百里,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不过李成梁在四十岁前,并没有做军官,而是个穷秀才,摆着的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因为没钱去京师塞狗洞就是不能袭职,后来多亏了巡按御史的器重和资助,才办理了袭职手续。

也许是做了二十年穷秀才的缘故吧,李成梁做了总兵也不曾忘本,对徐文长这个大才子热情有加——搞不好老李当秀才时,早就名闻天下的徐大才子,还是他的偶像呢。

于是徐老头子受邀留在李家,向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传授兵法韬略,还教他周易参同契上一些打熬气力的粗浅法门,所以李如松叫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