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面君(第3/5页)

想到这里,联想到自家曾受的冤枉,赵匡胤不免有些动摇。他好言宽慰一番,直说自己对他信任有加,相信不是他策划此事,让他安心住在东京,置地造屋,买婢雇仆,歌儿舞女好生过活,便把他打发了出去,话中之意,虽未因此事迁怒于他,却是要让他从此长居开封,做个有禄无权的闲逸散官了。

赵匡胤曲意安慰,亦有他的目的,如非必要,他是不会擅动杀心的。坐天下,大不易,如今征战四方,几年间已灭了荆湖、后蜀、侵占了北汉大片领土,这些地方不是用兵打下来,把大宋的旗帜往城头上一插,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宋国领土了,要征服民心、要贯彻统治,要王化其民,这些就不是武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了,而且更非一时一日之功。如今马上要对南汉用兵,西北地区实在不宜再生事端,将杨浩羁縻于京师,一定程度上就能稳住芦州。

至于杨浩到底有无野心,他也没有就此撇开不管。杨浩走后,他便召来‘武德司’的一位‘干当官’,亲自嘱咐一番,命他派遣几名‘亲事卒’严密侦司杨浩的一切动静。

第二日一早,杨浩的一名亲随悄然离开东京往西北而去,武德司的几个‘亲事卒’立即暗中相随,待那信使行至白沙镇时,一个‘亲事卒’在他酒中下了迷药,趁机窃了他的书信抄录下来,又将书信原样封好放回他的怀中,这才回转东京。

当这豢抄的信摆在赵匡胤案头时,杨浩的信使还没进入西北地境呢。杨浩的信还是那副狗爬一般的字儿,措辞也是半文不白。两封信,分别是写给芦州团练副使柯镇恶与一个唐姓女子的。

给柯团练的信中,杨浩讲了自己进京大受官家优待,风光无限,并说从此将长留京师,以后或许还会受官家重用,嘱他们能不循正途自民而官,实是难得的机遇,今后一定要自爱自省,安心做事。不日官家就会遣派新的团练使去掌兵,叫他们好生配合,遵从上官,切勿贪权好利各怀机心,以免误人误己云云。

写给唐姓女子的信则话锋一转,讲自己见驾面君所受的惊吓,骂芦州群吏那一班混蛋目光短浅、坐井观天,使了那么粗鄙的计策排挤程德玄,险些害人害己,牢骚满纸,还夹杂着一些发泄般的乡言俚语,随后又爱意绵绵,大讲情话,还写了几首从唐诗里抄来的并不应景的情诗,看得赵匡胤好笑不已。信尾又讲如今虽居于京城,地位未定,家宅未安,心中惶恐云云,商议待安居之后再遣人回西北向她家中求亲,迎她入京完婚。

这两封信看罢,赵官家对杨浩的疑心顿时去了大半。说起来,他对杨浩是很欣赏的,此人能在契丹铁骑的围追堵截之下率区区三千士卒将五万百姓安然带到西北,实有真正才干。要知道,带着五万平民百姓,可不比三千士卒独自行动啊,若是一员名将,率三千士卒杀入草原,于十万铁骑之中纵横,也未必不能安然而返,然而你给他捎上五万老弱妇孺再试试,能成事者寥寥无几。

杨浩能成人所不能,这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份,固然有自己率兵及时返回,牵制了契丹大部的原因,也足以证明他有胆有谋。安然抵达西北后,杨浩奏表中推功揽过的态度尤其得到了他的欣赏。杨浩此人无才学而有才干,放在文官里武功出众,放在武将里文才出众,尤其此人性情直朴惹人喜爱,未必不是一个可堪造就的人才。

不料这时程德玄灰头土脸地回了京城。他折腾了一年,去西北绕了一圈,如今重又回了开封,做的还是老本行——开封府押衙官。

赵光义带着这位倒霉的押衙官去面圣见君,官家面前,程德玄亲口所述较之奏表自然详细了许多,一些日常所见的蛛丝马迹随口说来,程德玄说者无心,赵匡胤却是听者有意,心中疑云一起,杨浩在他心中的地位登时又变成了“且观其言、察其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