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宫闱(第2/4页)

萧绰淡淡一笑:“内忧外患,岂止于此?”

她顿了一顿,指指那摞奏折,说道:“喏,室韦(蒙古)说去年频逢天灾,国困民穷,今年的贡物实在拿不出来,祈求我皇宽宥,其实不过是看我朝自顾不暇,失了恭驯之心,可是如今情形,朕能不‘宽宥’么?”

她冷笑一声,又道:“女真人阳奉阴违,年前刚刚遣使纳贡,向我朝称臣,如今便又派人袭我边寨部族,抢掠牛羊,掳夺子女。就像我边塞部落去劫掠宋国一般,女真人也来打咱们的草谷了。富的,总被穷的抢。可是,如果我朝没有内乱,国势强势,兵强马壮,他们……敢么?”

萧绰的声音更加疲惫慵懒:“庆王谋逆失败,一路西逃,如今已遁入横山,以迅电不及瞑目之势强取银州,据城自守。吐蕃、回纥诸部见他灭了自家的世仇,对他颇有亲近之意。庆王得城中粮草财帛无数,又仗地利人和,耶律休哥劳师远征,既无援兵、又无粮草,朕放心不下,已下令命他回师了。庆王一旦在银州站住脚,再想讨伐便大大不易,他是太宗一脉,在我朝诸部之中不无煽动的能耐,这是我朝的心腹大患啊……”

冬儿微微凝思,沉吟说道:“冬儿曾听娘娘论及天下大势,曾说过银州……是夏州李氏的地盘吧?庆王强占银州,夏州李氏岂肯甘休?或许……不需要娘娘动手,夏州李氏就会收拾了他。”

萧绰哂然一笑:“夏州李氏?今非昔比了。这两年,夏州李氏内忧外患,焦头烂额。朕依细作探马送回的消息分析,西北情形如今这般诡异,幕后一定有一只黑手,正在打夏州李氏的主意。”

她的媚目中微微露出思索之色,说道:“每一次,李光睿费尽心思与吐蕃、回纥想要议和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故致使和谈不成,实在古怪。党项八部中,除拓跋氏一族,其余诸部的反应也十分古怪,如今情形,夏州李氏对银州已是鞭长莫及,庆王这个大便宜是捡定了。”

说到这儿,萧绰苦笑道:“这个时候,宋国竟要伐汉国。汉国虽只剩下寥寥数城,人口稀少,对朕来说,不过是一块鸡肋,可是汉国对我朝称臣纳贡,向来礼敬有加,如果我朝不肯相援,那么室韦、女真、东靺、斡郎改、辖戛斯、粘八葛看在眼中,必然对我朝失去畏惧恭敬之心。如果我朝发兵援汉,则势必要与宋国直接开战,以我朝如今情形,劳师远征,未必就有胜算,宋国如果因此再予庆王资助,那就危险了……”

看着这个年龄与自己相仿,却整日为了军事大事操劳的皇后,冬儿心中不无同情,可是她如今既已登上皇后的宝座,就再回不得头,这份重担,谁能帮她分担呢?

萧绰发泄了一阵,心情平静下来:“赵匡胤对汉国是志在必得,而朕……如今却已没有必保汉国的理由。汉国这枚棋子,是必须要弃掉的了,可是我朝的体面,也得尽量周全。冬儿,你过来,朕有话吩咐于你。”

“是。”冬儿连忙凑近了去,萧绰附耳对她嘱咐一番,冬儿先是一怔,既而频频点头。

萧绰刚刚说到一半儿,门口出现一名内侍,细声细气地道:“娘娘,耶律三明大人求见。”

萧绰眉头微微一皱,又对冬儿急急嘱咐几句,冬儿依命退下,萧绰回到案后坐直了身子,顷刻间便又恢复了精神奕奕的威严仪态,她拿起御笔,一边浏览奏章,一边漫声说道:“宣三明大人进见。”

契丹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嫡系皇族如今有三支,分别源自太宗、世宗和李胡。当今皇上耶律贤是世宗之子,庆王是太宗一脉,而耶律三明则是李胡一脉。如今庆王叛乱,远逃西北,朝中对李胡一派甚是倚重,耶律三明作为李胡一派的代表,最近也异常地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