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乱纷纭(第5/5页)

李一德微笑道:“太尉起了爱才之心,想要收伏此人?”

“不错。”

李一德喟然一叹道:“他本麟州杨氏长房长子,可是既扶保了汉国刘氏,便再不与本家往来,忠义无双啊,这样一个人,想让他归心,难。而且,虽说他与麟州杨家不再往来,却与折杨两家有着牢不可分的亲戚关系,如果他不肯归顺太尉,如何处置便很是令人头痛了。”

杨浩心中其实已然有了计较,对杨继业这员名将,他是打定了心思想要招揽的,不过他也知道想让此人归心,不是效仿大耳贼来个三顾茅庐就能解决的,杨继业就似那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曹阿瞒对他不可谓不好,最后还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杀回了大哥身边。

杨继业并不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记得关于他的记载中,此人也曾因见宋国势大,劝说过主公弃城投降,以保富贵与性命,可是国主刘继元不肯,他便誓死护城。直至城破,刘继元被宋国生擒活捉,派人到犹在舍命死战的杨继业面前劝降,他这才弃了兵刃,大哭拜伏,从此归降了宋朝。

当然,这只是史书记载,杨浩到这时代久了,已经知道不但许多民间传言面目全非,就是官方的史书,也是矫本朝之过,饰前朝之非,有许多不言不实之处,这些记载是否完全属实,他也不甚了了。正因如此,他还抱着万一之希望。

如果杨继业果真忠义无双,宁死不降,那他也不会杀了此人的。一旦杀了他,就是在自己与折杨两藩之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弊大于利,何况既知他的命运走向,以后未必没有机会再招揽此人,就算此人最终的结局仍是归了大宋,决定西北命运的是他杨浩的实力强大与否,是他能否充分利用宋国与契丹之间的矛盾,宋国不逊于杨继业的名将有很多,也不怕再多一个对手了。李继迁在中原已不可动摇的时候,还是在西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自己还不如一个蛮子?

是以听了李一德的话,他只微微一笑,说道:“总要试一试才知道啊,走吧,我去见见他。”

两人下了城,登上战马,方欲赶往李家老宅,忽有一名帅府亲兵策马赶来,到了近前匆匆下马,抱拳施礼道:“太尉,崔大郎已到帅府,带了一位高鼻深目、穿一身白的客人,求见太尉。”

杨浩如今处处要用钱,少不得还要大力借助继嗣堂之力借贷笔款子,一听崔大郎到了,不禁大喜,至于那客人是谁,他倒没有放在心上。杨浩便对李一德笑道:“呵呵,有客人来了,那人且不着忙,我先去见见这位贵客。”